(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 “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答案

(1)背景:二战后期国际联盟失去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态度:苏联排斥中国加入;美国赞同中国加入目的:维护各国利益称霸世界(2)原因: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评价: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其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关键词“名存实亡”“各种安排”来归纳联合国的背景从“苏联主张……中国无权列入”“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态度由于当时是蒋介石当权,而蒋介石是亲英美的路线,所以两者的不同态度可从各自国家利益和政治目的考虑。第(2)问从材料“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的信心再回顾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重大贡献评价从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最主要原因和积极作用来思考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3分)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4分)
(2)材料2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3分)比较材料1和材料3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所谓“岛链”,是由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屿链。” 
“第一岛链”指位于西太平洋、靠近亚洲大陆沿岸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群岛。“第二岛链”指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及哈马黑拉马等岛群。“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岛链”提出的背景、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对中国的意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