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9分) (2)(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
答案
(1)二战后初期,美国积极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战略;70年代,实行“缓和”外交政策,调整全球战略部署,转为战略收缩;卡特主义强调采取强硬政策,由战略收缩转入进攻。(9分) (2)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际力量对比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共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即推行“杜鲁门主义”,领导资本主义世界对抗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二 70年代“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美国的对外政策从全球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材料三70年代末,卡特总统提出“卡特主义”,对外重新采取强硬政策。 (2)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影响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除此之外,与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国际力量的对比等都影响到美国的外交政策。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举一反三
(26分)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根据图1中①②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8分) (2)从图1到图2,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两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8分)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9分)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9分) |
(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冷战”下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柏林墙(冷战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英]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刘强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修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影响。(7分) |
(24分)整个20世纪,世界的格局和形势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化,这是多种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某文科班举行课堂讨论,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甲)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乙)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丙)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丁)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四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文选》第3卷 材料五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文选》第3卷 (1)如果你支持材料一中甲同学的观点,请说明历史依据。(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一战后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6)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 (4)依据材料四和五指出材料五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应对?(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