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双方争夺的重点是(   )A.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美洲

美苏争霸双方争夺的重点是(   )A.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美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美苏争霸双方争夺的重点是(   )
A.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美洲
答案
举一反三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提出“缓和”战略的实质目的是(   )
A 改变争霸目标                  B 采取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C 限制和裁减核武器              D 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高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做出充分报复性的反应。
——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 ······因此,怎么可以得出您现在所做出的那种完全不正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古巴的武器是进攻性的?古巴领土上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这一点我请您相信,而且,我们是应古巴政府的请求才把武器运往古巴的,纯粹是为了防御。可您却还在说这是进攻性武器。只要不发生入侵古巴或袭击苏联和我们的其他邻国的事情,这些武器当然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因为它们没有攻击目标。
——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962年10月26日)
材料三 ······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一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分)这次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主义(关岛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这一新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图片,这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A.互有攻守
B.苏攻美守
C.美攻苏守
D.和平共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导致A、B两阶段军事激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的两个“热点半岛”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东西方的“一条线”和“一堵墙”

材料三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 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  
[杨洁篪] 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 “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
——摘自 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1年3月7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形势?图2中除俄国外,还有哪一国家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2分)图1和图2集中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八线”和“柏林墙”主要是哪一国际因素的产物?对比材料二,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哪些突出表现?(6分)
(3)如果把材料一、三内容定义为“传统治理”,材料三中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传统治理”相比有什么不同,(4分)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