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

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来源:
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为促进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包括(   )
①临时大总统期间《告各友邦书》的发表 ②发表北上宣言
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举一反三
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的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事件反映了孙中山(   )A、放弃了对民主革命事业的追求
B、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历史背景是(   )
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②列强在华享有各种特权
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 ④中国处于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论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的一篇演说词
 材料三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其最大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概述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可贵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