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对文中的“忠”较准确的

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对文中的“忠”较准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对文中的“忠”较准确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B.坚持忠君爱国理念
C.强调国家民族精神D.倡导自由民主意识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四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6分)根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犯上作乱为自振之机”。材料中所指 “维新党”的代表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进程中始终坚持非暴力
②消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    
③是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④最终目标是实现印度的自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    )
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②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美国转向以俄为师
③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的孙中山主要活动有 
①成立同盟会 
②领导国民革命成功 
③创立中华民国   
④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⑤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
A.②③④⑤B.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