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爱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爱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界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教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问题: (1)据材料二、三,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 (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国民学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 |
答案
(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 (3)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 外因: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内因:封建帝制虽然已被推翻,但封建残余的影响根深蒂固。(其它合理表述也赋分) |
解析
(1)本问的答案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提取,但要注意答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可分别从会长的职责及应坚持的原则、会员的义务、会议的进程及结果的达成等角度说明。 (2)本问的解答依据(1)的答案:即开会应该遵循的规则出发,可从平等的角度、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对规则、权威的遵守和尊重等角度回答。 (3)可从中国人对民权的认识层次分析回答;其产生背景可从国内、国外两角度回答。 |
举一反三
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⑶依据下列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8世纪北美、拉美独立运动都取得了胜利,而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地区 A.殖民者力量强弱不同 | B.社会经济基础强弱不同 | C.国际环境利弊不同 | D.民族民主意识强弱不同 |
|
1924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①封建专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处于统治地位②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③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 ) |
“孙中山说:“南方涂炭,元勋***戮,国会解散,恣睢五稔(横行五年),僭号称帝,实赖西南豪杰出师致讨”。——《孙中山选集》文中“西南豪杰出师致诗”的事件指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
上图所反映的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走入新的旅程,提出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梁启超 B 孙中山 C 张謇 D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