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

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⑶依据下列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答案
(1)孙中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实行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王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积极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等。
甘地:提出甘地主义思想、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
(2)道路(思想):孙中山:暴力革命;甘地:非暴力不合作。
⑶成因:孙中山改良道路受阻;甘地受到“仁爱”、宗教思想的影响较深。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孙中山、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主要活动和思想,二者关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不同及原因。(1)结合所学内容即可回答,(2)注意题意中的比较分析法。(3)从材料归纳总结即可。
举一反三
18世纪北美、拉美独立运动都取得了胜利,而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地区   
A.殖民者力量强弱不同B.社会经济基础强弱不同
C.国际环境利弊不同D.民族民主意识强弱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①封建专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处于统治地位②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③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南方涂炭,元勋杀戮,国会解散,恣睢五稔(横行五年),僭号称帝,实赖西南豪杰出师致讨”。——《孙中山选集》文中“西南豪杰出师致诗”的事件指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图所反映的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走入新的旅程,提出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梁启超     B 孙中山    C 张謇    D 毛泽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日,孙中山从南洋回到东京,制作了一青天白日旗张之于《民报》编辑部的墙壁上,黄兴则欲作井字旗,黄兴所作旗帜,其意指向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