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

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 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           
————————     斯大林195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材料三、“资本主义现在远不是从前那种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诸如公有制、计划化、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先进的西方社会生活习以为常的部分。现代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成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                  
—————————戈尔巴乔夫《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
材料四、“当代资本主义有10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它病得非常厉害,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且这种衰败正在扩展,它在自行生长。经济战争、民族战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种族主义和排外现象的泛滥、种族冲突、文化和宗教冲突,正在撕裂号称民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法国德立达1993年《马克思的幽灵》
材料五、“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生产力搞上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20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前50年,共70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
———————1988年10月18日,***会见外宾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举例说明该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观点错误的根本是什么?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四的根本原因并论证材料五的观点。(3分)
(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就以上材料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题目。(1分)
答案
(1)两次工业革命  罗斯福新政(或福利政策)  垄断组织或者跨国公司的成立等
(任答两点给两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瓦解。错误。 (2分)
尽管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饱受战争蹂躏、遭到了严重 破坏,但在战后,其经济却得到了迅速恢复,并为生产的迅速增长打下了基础;忽视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功能;缺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2分 任答两点给两分。)
影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长期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自我封闭;直接招致了苏联在经济上的不断滑坡。(2分)
(3)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后果:苏联解体。(4分)
(4)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避免。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
解析
材料的选择,通过不同人物的观点,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知识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两极对峙、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内容,五则材料不仅有一定的阅读量,且需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试题的考核目标,着眼于“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以及“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等方面。 第一问旨在考查考生在解读材料(“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问和第三问通过对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观点的提炼及评价,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其观点的评论既要有一定的立场,也要就其立场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说明。尤其在第三问上,考查了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第四、五两问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本试题着眼于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问题。
举一反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请分别指出这两种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朝廷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
……
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基本主张。(3分)
(2)简述马克思发展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5分)
(4)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的不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中,最主要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B.政府直接采购
C.制定经济计划D.资本输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一样,都使得统治阶级
A.人为降低群众生活B.恶化社会风气和道德
C.被迫进行政策调整D.使经济出现“滞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