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题文】《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是商鞅变法的影响。B是现象,D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
举一反三
【题文】《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郡190,县1255,户8907546,口46019956。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这表明
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
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农民早期采用的是耕摩结合的方法,即在翻耕后用“摩”来摩平地面和摩碎土块,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后来,则在耕摩之间又加上了“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于
A.春秋时期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D.为土地兼并辩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