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4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是历史上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 (14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是历史上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3分)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把人类推入“蒸汽时代”。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城市工业之母”,而马克思则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以下两图和文字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风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努力。(3分)
答案
【答案】(1)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阶级关系的变化、诸侯国的改革);思想解放(百家争鸣)。(3分)
(2)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4分)
(3)影响:蒸汽动力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促进城市形成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改善了交通工具(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造成环境污染(1分)。
(4)努力: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中来概括归纳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政治上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内部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新的动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改善交通工具等方面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材料三的图片看,它也带来环境的污染。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治国家、公民社会建设主要努力是恢复完善人大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出依法治国方略;市场经济建设主要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举一反三
【题文】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题文】“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句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 B.农民自由迁徙择业 |
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 D.农民生活自给自足 |
【题文】“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商品经济发达 |
C.自耕农经济脆弱 |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
【题文】《汉书·食货志》记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材料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鞅之法废除了井田制 ②商鞅之法后土地可以买卖
③土地可以买卖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④商鞅之法不利于国富民强
【题文】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
C.小农户自给自足 |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