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带着大量西方国家渴望中国货物的商品信息,于公元前115年回抵长安。“后岁余,其(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王朝为维护东西通道的安全,“于是自敦煌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和《汉书·西域传》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意在美国等国家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2013年9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自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美“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建设。
答案
【答案】
(1)评述古今中国和美国倡导开辟“丝绸之路”的主观动机。(6分)
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今天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为了加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个地区和国家间经济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美国则旨在借“新丝绸之路”牵制中国或排斥中国,并在亚洲谋求政治和经济发展主导权。(每点3分,共6分)
(2)评述中国对开辟古代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2分)和历史意义。(2分)
贡献:派张骞及副使出使西域各国通好,开辟丝绸之路;(1分)在西域推行屯田并设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等。(1分)
意义: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民族融合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东西通道,西汉将自己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3)评述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2分)
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中亚、西亚与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深化中阿、中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拓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层次和领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争取更多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等。(每点1分,任答2点计2分)
[注意: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计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评述类的题型,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答:首先回答本题的观点是什么;其次评价本观点;再次给出你为何这样评价本观点;例如本题,问题是评价“丝绸之路”的的倡议和建设,考生首先明白何为丝绸之路,在古代有何贡献和意义?今天为何要再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有何新的内涵等。
考点:丝绸之路(时政热点)
举一反三
【题文】有人说“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贩运这些物品的主要是
A.基督徒B.佛教徒
C.遣唐使D.粟特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从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历史信息各一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对外贸易路线图,当时输出的主要是(   )
A.茶叶、瓷器、丝绸等B.香料、药材、棉花等
C.烟草、火药、纸张等D.铁器、粮食、书籍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三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 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分)并结合材料三概括其原因。(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有怎样的认识?(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