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清顺治十八年(1 66 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

【题文】清顺治十八年(1 66 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清顺治十八年(1 66 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
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目是
A.防止倭寇侵扰B.防范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D.严禁对外联系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清代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这一政策的含义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举一反三
【题文】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这表明(    )
A.重义轻利开始改变B.商人地位普遍提高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国家
事件
日本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法国
拿破仑的《民法典》
苏俄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美国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
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93年跟随马嘎尔尼访华的斯当东发现,“中国人对于皇帝的崇拜真是五体投地,任何些微小事涉及到皇帝都要引起大惊小怪”,“广大臣民心中,除了皇帝而外,世界上所有其余都无足轻重”。他的发现反映了(   )
A.清朝高度的皇权专制
B.清代中国极高的世界声誉
C.乾隆皇帝非凡的个人魅力
D.皇帝是清朝臣民日常生活的中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