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实行分权和1787年美国“三权分立”实行分权的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答案】示例一:信息:“三公”是分相权,三公各自相互掣肘,互相制约便于皇帝专制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近代民主共和制的运行方式,分权是避免集权专制。说明:秦朝是农耕经济、主导政治的是法家思想;美国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主导政治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6分)
示例二:信息:同样是分权,服务的对象和效果是不一样的。说明:秦朝是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一切权力由皇帝制约;美国是资本主义共和制,权力是公民赋予的,一切权利受宪法制约。(6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的能力非常高,首先要审对、审好题目要求,然后是对比材料内容提取相关信息,最后通是整理成文。此题可以从两种分权的形式入手提取信息,也可以从两者的影响与实质内容入手来分析。主要点要回答出二者在政体上的不同及分权的实质的本质区别。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
举一反三
【题文】(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3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4)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编户制度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     )
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