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

【题文】(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然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改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等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史上科举制曾经起到的积极影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至90年代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3分)
答案
【答案】(1)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被西方国家借鉴(8分)(学生答出4点即可)
(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
(3)措施: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提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体现的是社会重学风气;“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体现的是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打破世族垄断仕途、提高官员素质等角度来解答。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比材料中各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会考对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利弊,争论双方即主张有利者和有弊者。教育部长属于主张有利者,他认为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水平,进而考查对比各学校的成绩;陶行知等人认为有弊,指出这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国家发展和学生的健康。
第(3)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抓住本题设问的时间限定“20世纪70至90年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主要有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80年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制度的恢复
举一反三
【题文】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其直接目的是
A.考察选拔官员B.提升内朝地位
C.分割丞相权力D.监察百官行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一一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商品的净出口从1931年的14.17亿元猛降到1934年的5.35亿元,棉纱出口从1929年的34万担降到1935年的24万担,生丝从42万担降到18万担,茶叶从94万担降到63万担。出口萎缩首先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从1931年到1934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业产值竟下降了47%,农村一片哀鸿萧条。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四    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伊始时相比,近期中美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尽管奥巴马访华似乎有所缓和。目前利害攸关的问题仍涉及广泛,从美国对台军售、到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喇嘛、到谷歌事件、到对伊朗的制裁、到人权争端以及气候谈判僵局。
——《全球视野——胡一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因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关于中外交流方面的启示。(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代政治以“事任”为中心,由“依事系任”为原则使其多机构和官职分担政务。该原则对宰相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A.徒有虚名B.职权明确
C.禁足军政D.权力分割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