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

【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三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材料四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官吏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2分)
(2)材料三反映的又是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4分)
(4)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任用、公务员考试有何启示?(2分)
答案
【答案】(1)途径:世袭。(1分)
进步:注重品行和才学。(答“孝廉”、“贤能”亦可) (1分)
(2)制度:九品中正制。(1分)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1分)
(3)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4分。回答四点即可)
(4)启示:注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反对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诸侯、卿大夫、士都是实行世袭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察举制,从“贤良”“孝廉”的意思可知注重品行和才学。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三中的关键词:“九品”“魏至晋”可判断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可以从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办法等方面来总结对当今的干部任用、公务员考试的启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举一反三
【题文】(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两项制度的共性,(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A.汉朝设立“中朝”机构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代设中书省D.明代废除丞相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