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

【题文】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香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B.阻断“寒门”学子的科举道路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材料“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可以看出唐朝的科举制兼顾了考场之外的因素,而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做到公正公平,故A项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知识,B项是错误的;D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举一反三
【题文】《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A.王位世袭制B.世卿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和选贤与能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4分)
(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公元954年至公元959年,后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显德元年)己未,(世宗命令赵匡胤)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戊戌,诏宰臣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B.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
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说明(  )
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
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