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答案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上表。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科学家提供了1000年~2000年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ppm)和每平方米热量(W/m2)的关系图(如图),CO2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效应与工业革命以后CO2浓度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C.CO2含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伐木毁林,造成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减少
D.控制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
B.地震、水灾、旱灾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
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