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30日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距地面高度12万公里,创

2007年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30日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距地面高度12万公里,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7年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30日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距地面高度12万公里,创下中国航天器飞行测控新纪录。已知地球半径6400公里,则在距地面12万公里高处,嫦娥一号卫星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与绕地表面飞行时的万有引力大小之比最接近
A.1:20B.1:200
C.1:400D.1:600

答案
C  
解析
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所以
。正确答案为C
举一反三
在地球赤道上的A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地面上的A处来说将( )
A.原地不动,物体对地的压力消失B.向上并逐渐偏向西飞去
C.向上并逐渐向东飞去 D.一直垂直向上飞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B.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电流的磁效应
C.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但它们不会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A.地球对太阳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了
B.地球和太阳相距太远了,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够大
C.其他天体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
D.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1.50×1011m,运转周期为T=3.16×107s。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如图甲或图乙所示,该行星的最大视角θ=14.5°。求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转周期(sin14.5°=0.25,最终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自行设计的气象同步卫星在赤道上方距离地球表面h高度处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动,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
(1)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求出卫星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时的动能和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
(2)卫星在持续运行若干年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微弱的阻力以及月球干扰影响,卫星的轨道高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同步卫星上安装了离子推进器,利用推进器的推力,可以使卫星处于指定的轨道上,若推进器在△t时间内以相对卫星的速度u向后喷出△m质量的等离子气体,以卫星为参考系,求在推进器工作时间内等离子气体所受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