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

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一场通讯技术革命开始了.原计划的“铱”卫星通讯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布像化学元素“铱”原子的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样,所以称为“铱”星系统.后来改为由66颗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11颗卫星组成,仍称它为铱星系统.“铱”星系统的66颗卫星,其运行轨道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地轴为中心的圆形轨道
B.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
C.轨道平面必须处于赤道平面内
D.铱星运行轨道远低于同步卫星轨道
答案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
A、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指向地球球心,故铱星是以地心为圆形轨道,故A错误;
B、由A分析知B正确;
C、轨道平面只须经过地心即可,不一定与赤道平面共面,故C错误;
D、同步卫星轨道大约3.6万千米,故D正确.
故选BD.
举一反三
如图,发射同步通讯卫星一般都要采用变轨道发射的方法:点火,卫星进入停泊轨道(圆形轨道),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A时,点火,卫星进入转移轨道(椭圆轨道),当卫星达到远地点B时,点火,进入静止轨道(同步轨道)(  )
A.卫星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比在圆形轨道时大
B.卫星在同步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小
C.变轨前后卫星的机械能相等
D.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同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6,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2)卫星在“绕月 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魔方格
题型:盐城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2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2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R2g
r2
B.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πr
3R


r
g
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魔方格
题型:青岛三模难度:| 查看答案
[A、B选做一题]A.光滑水平面上两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松弛细绳相连.开始时a球静止,b球以一定速度运动直至绳被拉紧,然后两球一起运动,在此过程中两球的总动量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机械能______ (填“守恒”或“不守恒”).
B.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微小的阻力,轨道半径将缓慢减小.在此运动过程中,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大小将______ (填“减小”或“增大”);其动能将______ (填“减小”或“增大”).
题型:上海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运行的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动周期
D.由于某种原因,a的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则a的线速度将变小
魔方格
题型:崇文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