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7-6所示,实线表示波峰,S为波源,设波源频率为20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B运动到A,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速为340 m/s,

如图12-7-6所示,实线表示波峰,S为波源,设波源频率为20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B运动到A,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速为340 m/s,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12-7-6所示,实线表示波峰,S为波源,设波源频率为20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B运动到A,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速为340 m/s,若要让观察者完全接收不到波,那么,他的运动速度应该是多少?

图12-7-6
答案
19 340 m/s
解析
(1)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到的频率.如果观察者不运动,在1 s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应当是20个,然而当观察者从B运动到A的过程中,所能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正好比不运动时少1个,即他只能接收到19个完全波.(2)要想让观察者完全接收不到波,他必须远离波并随同所在的波峰一起运动,即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应该是340 m/s.
举一反三
一警车上的警报器发射频率f="1" 000 Hz的声波,警车远离静止的观察者向一悬崖行驶,车速v="10" m/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30" m/s,试问:
(1)观察者直接从警报器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多大?
(2)观察者听到从悬崖反射的声音频率是多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只有机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B.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均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发生多普勒效应,则波源的频率改变
B.若你以声波的速度随同某一个波峰一起远离声源,你将听不到声音
C.你听到迎面驶来的汽笛声和离你远去的汽笛声是一样的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12-7-8所示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图12-7-8
(1)该图表示的是(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
(2)波源正在移向(   )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3)观察到小的频率最低的点是(   )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