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用同一个注射器在实验室前后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操作完全正确。(1)根据实验数据却在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用同一个注射器在实验室前后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操作完全正确。(1)根据实验数据却在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

题型:上海专项题难度:来源: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用同一个注射器在实验室前后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操作完全正确。
(1)根据实验数据却在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双曲线,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哪些
[     ]
A.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
B.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
C.其中一次实验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太大
D.其中的一次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漏气现象
(2)实验中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采取的主要措施比较合理的是下列哪些项[     ]
A.在活塞上涂上润滑油,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B.推拉活塞时要缓慢
C.不要用手直接握在注射器上
D.实验前注射器内要吸入尽量多的空气
答案
(1)AB
(2)BC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长为31cm、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水银柱的上端正好与管口齐平,封闭气体的长为10cm,温度为27℃,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这时留在管内的水银柱长为15cm,然后再缓慢转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求:
(1)大气压强p0的值; 
(2)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 
(3)当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水银柱的上端恰好重新与管口齐平?
题型:上海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容积为V1的容器内充有压缩空气。容器与水银压强计相连,压强计左右两管下部由软胶管相连。气阀关闭时,两管中水银面登高,左管中水银面上方到气阀之间空气的体积为V1。打开气阀,左管中水银下降;缓慢地向上提右管,使左管中水银面回到原来高度,此时右管与左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已知水银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不变。求气阀打开前容器中压缩空气的压强P1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1.00atm(即76.0cmHg)、温度为27.0℃的氦气时,体积为3.50m3。在上升至海拔6.50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36.0cmH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求:
(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喷雾器内有10L水,上部封闭有l 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 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题型:山东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A、B气缸的长度和截面积均为30cm和20cm2,C是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活塞,D为阀门。整个装置均由导热材料制成。起初阀门关闭,A内有压强PA=2.0×105帕的氮气。B内有压强PB=1.0×105帕的氧气。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求:
(1)活塞C移动的距离及平衡后B中气体的压强;
(2)活塞C移动过程中A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假定氧气和氮气均为理想气体,连接气缸的管道体积可忽略)
题型:0104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