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 ]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小明和小红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共点力的合力”时,讨论出一个探究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下为情景再现: ①小明用图钉将白纸钉在置于水平面上的木板上,小红用笔在白纸上标上标记0点; ②小明用图钉将橡皮绳一端固定在木板上0点,在橡皮绳的末端系住两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向左右斜上方拉,把橡皮绳的另一端拉至某一点,并记下该点为A点; ③小红用笔在两弹簧秤的钩子末端做下记号B和C,用尺画直线分别连接AB和AC并标上箭头,同时记录下两弹簧秤的示数,即为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④小明再次只用一个弹簧秤钩住绳套,将橡皮绳的结点拉到步骤3中同样的A点位置,小红再次记下钩子末端位置D,连接线段AD标上箭头,同时记下弹簧秤示数; ⑤取下白纸,小红连接线段BD和CD,即认为FAD为FAB和FAC的合力。 请你指出以上探究方案的错误之处:(不少于三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橡皮条GE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E拴有两细线套。橡皮条的结点E在两个平行于木板的拉力F1、F2作用下,沿直线GC伸长到O点,如图甲所示。记下O点的位置和A、B两测力计的读数F1=2.4N、F2=4.0N,并画出F1、F2的方向,如图丙所示。撤去F1、F2后,用一个测力计拉橡皮条GE使结点E到相同位置O点,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5.0N及方向OC。 |
|
(1)用1cm表示2N,在图丙中作出力F1、F2和F的图示。 (2)在图丙上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画出这两条邻边之间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 (3)比较F′和F,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做验证力的合成法则实验时,其中的三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②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③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并予以改正。 (1)①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③中是__________________ 。 |
某小组在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 (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_____是F1和F2的理论值;图中______是F1和F2的实验值。需进行比较的是_____和_____。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两组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器材完成“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实验中将木板水平放置比竖直放置实验误差小 B.用1c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比用1m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实验误差小 C.若F1和F2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都减小1N,则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也减小1N D.两组同学作图得到合力的大小显著不同,至少有一组同学实验操作有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