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4分)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4分)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4分)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当我两眼注视着中国地图的时候,我好像觉得,周围的各省就像中国的躯体,而河南,则是中国的心脏。时至今日,中国的整个躯体健壮了起来,并且有不断健壮下去的趋势。但在心里,还是时时感到一种忧郁,一种悲怆的情绪。这说明,我们的心脏还不是完全健康的。
我觉得,当河南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才将是一个完全健壮的文化。
答案
河南文化的繁荣,从河南文学的繁荣开始。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通常的解题思路就是在通读文句的基础上,求得两个大体把握: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话题有个大体印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通读所给语段发现,王富仁教授由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引出了自己在看中国地图时的感觉,突出了河南作为中国心脏的重要性,但还不完全健康;继而说明只有作为心脏的河南的文化繁荣了,作为躯体的中国的社会、文化才会繁荣。最后要补写的句子,很明显要考虑到河南文化繁荣的途径、方法问题,再结合所给的文章标题,很容易想到河南文学的繁荣是其文化繁荣的基础、开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举一反三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志愿者作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属于自己的标志。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介绍一下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内容和含意。(外文部分可忽略)(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学生日常表现记录摘抄。请根据这些内容,用第二人称,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促进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5分)
(1)10月20日:在校运会上创造一百米和跳高两项校纪录。
(2)11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训练。
(3)12月3日:下午第二节生物课打瞌睡。下午第三节课,语文老师宣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演讲作品。
(4)1月3日:在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中作弊。
 
 
 
 
 
 
 
 
 
 
 
 
 
 
 
 
 
 
 
 
 
 
 
 
 
 
 
 
 
 
 
 
 
 
 
 
 
 
 
 
 
 
 
 
 
 
 
 
 
 
 
 
 
 
 
 
 
 
 
 
 
 
 
 
 
 
 
 
 
 
 
60字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据以下图表所显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三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不得出现数字。(6分)
近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及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比例统计表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6%—7.3%
平均9.67%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13%—15%
6%—7%
5%
4.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欧洲的发达国家,               A             。但同时,我国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所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               B              ,甚至低于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我们还必须                 C               ,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一个精练而意义深刻的语句作为结尾。(4分)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千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有不少家庭陆续发现了自家饱受大火摧残而留存下来的瓷器。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物品,竟然能在这场凶猛无情的大火中幸存下来。
灾难后学校重新开学的第一天,当地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烧成了灰烬,而唯独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最后,教授抑制不住激动,自己回答了: “___           ___   __   _                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