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日,孔子“作揖行礼”的形象以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孔子的动漫形象就是取材于下边这幅孔子作揖行礼图。               请结合

2011年10月1日,孔子“作揖行礼”的形象以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孔子的动漫形象就是取材于下边这幅孔子作揖行礼图。               请结合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重庆市月考题
2011年10月1日,孔子“作揖行礼”的形象以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孔子的动漫形象就是取材于下边这幅孔子作揖行礼图。      
        请结合你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理解,用简洁的词句描述右图中孔子肖像的外形特点并指出其文化内涵,然后对孔子形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一事加以点评。
(1)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特点:图中的孔子,慈眉善目,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
(2) 内涵:孔子作揖表现出谦恭礼让,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与“和”的精神。
(3) 点评:表明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世界对孔子思想的认同感日渐加深。(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1) 一(2) 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答: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150 字左右)答: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2) 题。
        新京报:你对读书、学习的态度非常执着。
        李文超:这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知识是法宝”,火烧不去,水冲不去,别人抢不去。
        新京报:你现在这个年纪是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的。
        李文超:我今年68 岁了,一些我的同龄人已经故去,还有一些人患了老年痴呆,可你看我的脑筋多灵光,读书让我的头脑灵活,心胸开阔。只要让我读书,我就快乐无比。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旁听?
        李文超:这两所大学有国内最前沿、最尖端的知识.而且学校口碑很好,一定会包容我。我不要文凭,只要让我学习知识就行。
        新京报:家里人支持吗?
        李文超:都非常支持,我的行李都是我爱人帮着装好的,我很感谢她。
        新京报: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李文超:并不是有钱人、聪明人才可以读书,就算你愚钝、贫穷,照样可以追求知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背景链接】2010 年11 月,被众多网友称为“花甲状元”的贵州老人李文超来到北京,准备在他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旁听博士课程。他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读书,59 岁考上大学并学习本科课程,连续5 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并旁听课程5 年。
(1)请探究记者访谈李文超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联系生活实际就某一角度谈谈“花甲状元”给你的启示。(150 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条微博,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某地区主要年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十多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一是居民衣食开支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居民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住房的支出明显增长。照此趋势,地方官员们乐观地得出如下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草根人士却悲观者地得出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