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日:“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日:“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B 3.(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赐给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日:“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民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几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嗔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玄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获甚众 乘:追逐 2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人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
游钓台记 [ 清] 郑日奎 |
钓台①在浙东,汉②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堍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静庵文集》,有删改) [ 注] ①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②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藉先生以传 藉:凭借,依靠 B.迫视之,所云两台 迫:靠近 C.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D.微子言,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作者景仰严先生的一组是( ) 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②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 ③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④偃仰离奇各有态 ⑤不能强,因致礼焉 ⑥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严子陵先生的高风亮节映照千古,作者一向仰慕他,对严先生的隐居地-- 钓台也十分好奇,总想一游为快。但这次送公文北上实际上还是未能如愿。 B.钓台其实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两座山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 C.有客人认为作者的脚没有跨出船中一步,算不上游览,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此行感受到了钓台的优美,收获很丰富,也非常快乐,可以算是一次真正的游览。 D.本文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极尽想象之能事,景物生动如画,引人人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
与友人论学书 [明] 顾炎武 |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①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②。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③,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三,有删改) [ 注] ①危微精一: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的简称,宋儒把它当做十六字心传,看成尧、舜、禹心心相传的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②祧:超越。东鲁:借指孔子。二帝:指尧舜。③忮:嫉妒。求:贪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往来南北 比:近来 B.未尝数以语人 数:多次 C.博我以文 博:渊博 D.非好古而多闻 好:爱好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批判行为的一组是( ) ①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②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 ③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 ④行一不义,***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 ⑤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⑥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命与仁”是圣人孑L 子都很少谈论的,但如今君子认为自己的学问超过了圣人,自己的弟子比子贡贤明,所以一味地空谈“命与仁”,而置实际问题于不顾。 B.《孟子》- 书谈到心性问题也常常着重于出去做官和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俸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这也和今人空谈心性形成了对比。 C.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只做些空洞无用和虚假的学问,那么即使天天向圣人学习,也会离圣人越来越远。这无疑对“今之君子”敲响了警钟。 D.在文中,作者批判了“今之君子”空谈心性而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了为学应继承孔孟以来的重实学而不尚空谈的观点,要做到“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博学与修身并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知已说 [清]刘开 |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①,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②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③,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④。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 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有子夏⑤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醴:甜酒。《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为之设醴。及王即位,忘设焉。穆生日:“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②揖客:揖是古代的拱手礼,揖客指只行揖而不下拜的客人。意思是与主人平等。③光武:汉代光武帝刘秀。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他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刘秀召他到京师,想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富春山,刘秀也不再勉强,两人始终以同学相处。④毛、薛:毛公是赵国隐士,藏身于赌徒之中。薛公也是赵国隐士,隐于卖酒的人中。⑤子夏:孔子弟子卜商。纷华:繁华盛丽。《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悦,人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羡慕富贵繁华与安贫乐道,两种思想交织于内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 怪:对……感到奇怪 B.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渎:怠慢 C.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 卒:通“猝”,突然 D.而不绳以君臣之法 绳:约束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否定的行为的一组是( ) ①负畴昔知遇之意 ②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 ③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 ④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 ⑤而即欲顺从求悦者 ⑥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贤士一旦受到当权人的知遇,就神往权势和利益,改变自己刚正的操行,阿谀奉承当权者,那么他即使很有才能也会被天下人耻笑。 B.信陵君有客卿三千,其中最难使之顺从的只有侯生、毛公和薛公,而信陵君最后正是凭借这几个人建功立业,扬名于天下。 C.这篇文章论说的中心是统治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统治者的征召任用。侧重点在贤士方面,告诫贤士出仕要保持刚正节操,不媚不谄。 D.文章多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说理明白透彻,如有抨击穆生忘恩负义和赞扬毛公、薛公知恩图报的对比,也有光武帝和其他一些统治者的对比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