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而无劳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而无劳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专项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摇尾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无劳
C.盖文王拘演《周易》
D.吾尝终日思矣
答案
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 、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亲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佞大夫亲戚送之/不佞:不才,自谦之词。
B.百姓之命皆于君/悬:牵挂
C.行军兵/勒:整顿。  
D.士卒舍/次:驻扎。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一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
A .晋师闻之,为罢去            
B.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C.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      
D.斩庄贾以徇三军
3.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
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②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④(病者)争奋出为之赴战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B.穰苴极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忤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晏婴识才荐举,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已屈人之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解析下列加粗的实词。
(1)圣心
(2)而不舍
(3)用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注意古今意义是否相同。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确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注意其用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蚓无爪牙
(4)蟹六跪二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ɑ.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
③吾尝终日思矣(  )
④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
⑤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二螯(  )
题型:填空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洿:深
B.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D.王无岁/罪:违犯法律的行为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②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 ②蟹六跪二螯
C.①王道之始 /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            
D.①斧斤时入山林 / ②焉用亡郑陪邻
3.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赢粮而从            
B.之以桑  
C.五十者帛食肉              
D.填然
4.下列对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①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认为合理的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才是实行仁政的开端。
B.文段②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认为不仅要使民生有保障,还要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才能使民心归顺。
C.文段③中孟子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用类比手法反驳了统治者推卸责任的行为,从而巧妙的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D.在这三段文字中孟子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他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称王天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 中。然青为盗不多***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 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 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 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笑少年/谢: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B.饮/具:准备,备办
C.惟恐不其意/当:恰当
D.下有恩/ 御: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智数雄其党/久之足音辨人
B.予见之有/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C.夜被甲守其寝室/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使谢僧还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 )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         
②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③ 吏捕逐不得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      
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        
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C.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察数危窘矣,青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