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      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宋·钱公辅《义田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嫁娶凶葬皆有赡/赡:供养。    
B.而共出纳焉/时:按时。   
C.君之赐乎/彰:彰明。   
D.其规模远举,又疑之/过:拜访。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犹且从师而问  
B.承其志,如公存也/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C.晏子为近/持其踵为泣  
 D.止一己而已/以吾一日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义田救济族中穷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范仲淹好义的品质,钱公辅对此极为推祟。B.范仲淹虽位高禄厚,但为周济族人,自己却一生贫穷。其子孙继承了他这一美好品质。C.作者对范仲淹和晏子在接济穷人时,不分亲疏、贤愚都一律平等对待,给予了高度评价。
D.文章列举社会上各色达官贵人只顾自己享乐的现象,衬托出范仲淹乐善好施品格之可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C
4.(1)聚居在一起的族人有九十人,从每年的收入中,供给稻谷八百斛,用每年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充足并有结余,而没有穷尽的时候。
  (2)他死的时候,自己没有衣服来殡殓,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了子孙罢了。
举一反三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B.燕王欲结君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幽武大窖中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D.衡乃诡对出                尝一龙机发地不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加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政/夫差将欲听,与
B.四方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C.又败于没/今寡人将助天灭 
D.夫吴与越也/寡人不知其力不足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敝之,不仁/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于是太子预求天下利匕首
C、臣韩王送沛公/会其怒,不敢献。公我献之
D、臣乃得有报太子/私见张良,具告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观,字彦宾,虹人,高阳忠壮侯成子也。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所知,授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以征南左副将军从都督杨文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宗寿伏罪。观生长兵间,有勇略。性鸷悍,诛罚无所假。下令如山,人莫敢犯。初,群蛮所在蜂起,剽郡县,***守吏,势甚炽。将士畏观法,争死斗。观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由是境内得安。
  二十九年召还,进都督同知。明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与顾成讨平水西诸蛮堡,还理左府事。建文元年练兵德州,御燕师无功。成祖即位,委任如故。命往江西练军城守,兼节制广东、福建、湖广三都司。
  庐陵民啸聚山泽,帝不欲用兵,遣行人许子谟齎敕招谕,命观临抚之。观至,众皆复业,赐玺书褒劳。命佩征南将军印,镇广西,节制两广官军。帝知观嗜***,赐玺书戒之日:“蛮民易叛难服,***愈多愈不治。卿往镇,务绥怀之,毋专***戮。”会群蛮复叛,帝遣员外郎李宗辅敕齎招之。观大陈兵示将发状,而遣使与宗辅俱。桂林蛮复业者六千家,惟思恩蛮未附。而庆远、柳、浔诸蛮方***掠吏民,乃上章请讨。
  永乐元年与指挥葛森等击斩理定诸县山贼千一百八十有奇,擒其酋五十余人,斩以徇。还所掠男女于民。荔波瑶震恐,乞为编户。帝属观抚之,八十余洞皆归附。明年,浔、桂、柳三府蛮作乱,已抚复叛,遣朱辉以偏师破之。蛮大惧。
  寻从大兵发凭祥,抵坡垒关,以所部营关下,伐木治桥梁,给军食。
  五年,观旋师抵柳州。贼望风遁匿。观请俟秋凉深入,且请济师。十月,诸军皆集,分道进剿。斩首万余级,擒万三千余人,群蛮复定。捷闻,帝嘉劳之。九年拜征夷副将军。明年复命转粟给张辅军。辅再出师定交阯,观皆主馈运,不为将,故功不著。
  观在广西久,威震南中,蛮人惴惴奉命。继之者,自山云外,皆不能及。十二年九月卒,无子。      (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观抚之/临:前往,去 
B.观大兵示将发状/陈:列阵 
C.一百八十有/奇:零数   
D.从大兵发凭祥/寻:寻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笑 
B.上章请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C.还所掠男女民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D.帝嘉劳 /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观原本只是一个在宫禁中值宿的警卫,太祖听说他忠诚敬慎就提拔他做了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B.韩观生性凶悍嗜***,管理军队法令严明,任桂林右卫指挥佥事期间,平定蛮贼,境内得以太平。  
C.韩观在广西做了很久的官,当地的蛮人都很害怕他,不敢违命,接替他镇守广西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D.韩观侍奉过太祖、成祖两位皇帝,战功卓著,曾经和指挥葛森等在理定等地斩***山贼一千一百八十多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蛮民易叛难服,***愈多愈不治,卿往镇,务绥怀之,毋专***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
③回视日观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