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醉白堂记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坦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本文为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所作。 小题1: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皆有侈心焉侈:奢侈 | B.有不可欺者矣欺:欺骗、蒙骗 | C.而文采表于后世表:显扬 | D.而行乎利害之涂涂:通“途”,道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自比于老、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而不自以为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D.天之生是人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小题3:下列各句都表明韩忠献公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 ①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②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 ④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⑤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⑥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献公所建的“醉白堂”的名字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 B.韩忠献公是北宋的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人民的爱戴。 | C.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君子。 | D.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作者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A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夸大 试题分析: 小题2:A.介词,和/被 B.转连,却。C.介词,用。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试题分析: 小题3:①是写韩公建宅第并取名;④韩公的品德高尚 试题分析: 小题4:作“自我寄托”的是韩公而非作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学舍记 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①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 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游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②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③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 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 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先生:指作者的父亲曾易占。②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③筥(jǔ):圆形的竹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绝:横渡 | B.巅崖莽林貙虺之聚聚:聚居 | C.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缴纳租税) | D.为之有不暇也(空闲)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时之劳,乃毕大事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得其闲时,挟书以学 /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 C.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 / 夫列子御风而行 | D.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 | 小题3:下列句子变为四组,分别表现曾巩生活艰辛、求学勤奋的一项是( ) ①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②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 ③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 ④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 ⑤得其闲时,挟书以学 ⑥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 ⑦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 ⑧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幼时“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不懂得念书的好处,而一旦觉悟,便下决心与古今文章大家并驾齐驱。 | B.父亲的突然亡故,让曾巩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繁重的家务,他精疲力竭,完全无暇念书。 | C.曾巩经历的风险、祸患等种种不幸并没有挫伤他好学的进取心,他为自己一时还不能“专心尽思”“琢雕文章”来表达内心难以言传的情感而叹息。 | D.曾巩一一叙述自己从小到大,进退去就的情形,以及喜好倾慕文章大家之心,写成了《学舍记》,对我们今天仍有学习借鉴之意。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患之所从来微 微:没有 | 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 伤:妨碍 | C.倍约宾秦,无争重 倍:通“背”,违背 | D.齐南割楚之淮北 割:攻占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王之问臣也卒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 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 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 C.先府君每决大狱大狱:重要案件 |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其皆出于此乎 | B.铨于是退而语画士门虽设而常关 | C.母志有乐得未致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 D.请寄斯图也可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 D.蒋母每生病,就让儿读书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 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③ ,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客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凭借功绩被封为留侯。 ②圯上老人:张良在卞邳时,在圯桥上散步,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予兵书。相传即《黄石公兵法》。良以此成大业。 ③贲、育:孟贲、夏育,战国时著名武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 B.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 | C.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折:折服 | D.非有生平之素素:旧交情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故加之而不怒蟹六跪而二螫 | B.其事甚怪其孰能讥之乎 | C.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D.勾践之困于会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③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④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⑤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留侯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的三段经历,紧紧围绕“忍”字进行论述,三段经历分别体现张良的“不忍”“能忍”和“用忍”。 | B.作者指出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世隐君子,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鬼神论” | C.作者列举了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等人的例子,以此反衬留侯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所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 D.作者认为“忍”的内涵,首先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因此,“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需要智慧。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余寅、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③忭,音biàn,欢喜,快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 C.学士以渭表进 进献,呈上 | D.工写花草竹石 擅长 | 小题2: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3分)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5分) (2)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