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

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尝与宋将军过:经过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丑陋
C.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期:约会
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大铁椎英勇神武的一项是(    )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    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⑥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A.②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又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B.节选部分分正文、评论两部分。最后一节是评论,“魏禧论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用法相同。
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
D.“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小题4: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4分)
(2)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6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我多次打死响马贼,夺取了他们劫来的财物,所以他们认为我是他们的仇人。长住你这里,祸患将牵连到你。
(2)客人刚来时,不戴帽不穿袜,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里裹着很多银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过:拜访。
小题2:
试题分析: ①指的是宋将军。③是大铁椎对宋将军的评价。④是大铁椎告诫宋将军,让他不要出声,以免受到贼人的攻击。
小题3:
试题分析:“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错,应为“意在借宋将军的表现从侧面写出大铁椎的勇武”。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数:多次。仇:以……为仇人。且:将要。及:牵连。(2)冠:动词,戴帽子。袜:穿袜子。持:带、拿。腰多白金:省略动词,“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②无羞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②于有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
B.①既正,油然退②环而攻之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也②鸡鸣而起,孳孳善者
D.①而绳之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其存心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注】厚:重,与“薄”相对。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 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遣:发配
C.不肯偿所逋:拖欠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阻止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3分)   (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②③⑤B.①②③C.④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5分)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出知颍、寿二州,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之。及行部,数擿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此按察职也,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为右正言,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
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太竭云。
(选自《宋史·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都家:居住。
B.属吏以察年少,之易:轻视。
C.使为放轶以唐体袭:触及。
D.前议遂寝:搁置。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数擿奸隐,众始畏伏               ②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③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④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
⑤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⑥犹入对,商画财利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杨察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开,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失去选士作用。
B.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
C.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便请求辞去官职。
D.杨察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文字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2)今以疑似之问,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