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0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0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
A.四时俱急应河阳役,犹得晨炊B.沉竞跃沙鸥翔集,锦游泳
C.泠泠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D.有时日胡不我于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小题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小题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中前一个“备”是具有,具备的意思,后一个是准备的意思;C中前一个“作”是发出的意思,后一个是奋起,指有所作为;D中前一个“见”是看见,后一个是“见”通“现”出现的意思。所以答案应该为B。解释文言文中诗词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平时也要注意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经纶世务者”的意思:治理政务的人。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先弄懂文意,然后找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短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颜氏家训 治家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也  移:改变
B. 江南奢侈,多不焉            逮:达到
C 自同之,常无厌色            躬:弯腰
D 后坐事伏法,其家产          籍:登记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然则可俭不可吝已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B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与其不孙,宁固             吾其还
D 朝夕每人肴膳,十五钱为率   君臣固守窥周室
小题3:下列对文章艺术形式的分析有误的是(  )(3分)
A.本文作者笔锋犀利,引经据典,说理形象,并且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父母应率先垂范和治理家庭要勤俭的观点。
B.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共列举了周公、裴子野、京城邺下大将军、南阳吝人待婿四则事例论证观点。举例确凿充分,使得文章观点更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语言既有南朝文学清绮文华的特点,又具有气质理深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骈散结合、文质兼美的语言风格。
D.文章还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感化要从上向下推行。父亲不慈爱,孩子就会受到影响而不孝;兄长如果不友爱,那么其弟就会受到影响而不恭敬。
B.作者同意孔子的说法,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即使像周公一样有才能和美德,但只要他骄傲又吝啬,那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C.老百姓的生活应该自给自足。最根本的事情是要种庄稼而食,种植桑麻而衣,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自家土地所出产;所食用的肉是鸡窝猪圈所畜养。
D.裴子野与京城邺下的大将军都有贪欲。前者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后者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分)
(2)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3分)
(3)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
B.因乘便,宰割天下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C.以天下之士然秦以区区之地,万乘之势
D.斩木为,揭竿为旗收天下之,聚之咸阳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铸以为金人十二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自以为关中之固D. 以为桂林、象郡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匈奴七百余里B.序八州而同列
C.外连衡而诸侯D.尊贤而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被:穿
B.子往矣,无我累:劳累
C.无可者属:依附
D.以余故也徒:只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凡吾所以从先生韩退之以子故
B.数千年得韩愈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
C.而先生不容天下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
D.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于是先生与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B.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C.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D.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小题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小题5:翻译和简答(10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分)
② 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4分)
(2)请概括出两条“被褐先生”拒绝“穷鬼”的原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陵州,遇寇,实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以叛于实谋 :商量
B.乃户口一万籍:登记
C.陵州,遇寇次:前往
D.子孙其爵世:世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先北京人远近之民,慕雄略
B.遣使纳款太祖臣足矣
C.实左右射之赐坐,论军中故事
D.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朕欲授征行元帅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即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元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椽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堪早。孤:幼而丧父B.受业长安。 受业:教授学业
C.民耕种。 劝:鼓励。D.视事八年。 视事:任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吏民皆乐B.于狐奴开稻田千余顷
天下笑者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击破匈奴高柳  D.检阅库藏,收珍宝
不负戴道路矣             吾还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B.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C.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D.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小题4:翻译上文划粗线的句子。(12分)
(1)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2)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3)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