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谕纪泽纪鸿曾国藩字谕纪泽、纪鸿①儿: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谕纪泽纪鸿曾国藩字谕纪泽、纪鸿①儿: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谕纪泽纪鸿
曾国藩
字谕纪泽、纪鸿①儿:
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②局势万紧之际:l861年3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③左军:即左宗棠的军队。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④起复:指官员为父母眼丧规满,复任官职。⑤广陵之散:魏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害,临刑前他从容弹奏此越,弹奏完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军能景德镇、乐平之贼破:击败
B.薄有浮名,兼兵权秉:拿着
C.余久处间行:行伍,指军队
D.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祥致:招来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部直接体现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一组是(3分)
①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②起复再出,意尤坚定
③切不可涉历兵间         ④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⑤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⑥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四面都被阻塞后接济断绝,友军军情难料等原因,曾国藩深感部队已深陷危境。
B.曾国藩曾担心自己突然病死,这主要是因为他诗文和书法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
C.从军的经历使曾国藩认识到带兵打仗难见功业,容易造孽和留下被人非难的口实。
D.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郑重地告诫两个儿子,乱世中金钱会招来灾祸,节俭方能养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4分)
(2)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4分)用兵以令人难测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平易;用兵以欺诈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正直,怎么能够法办这些罪恶极大的贼子呢?(意思对、语句通颇l分,“兵”“贵”“岂”译对各l分。) (2)(2分)近来(我)经历的更多,深切了解到带领军队的艰苦。(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谙”译对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秉:掌握。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兼秉兵权”,“秉”后面是“兵权”,如译为“拿着”,和“兵权”搭配,不通顺,可知错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有“直接”,对象是“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性格特征是“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 ①是陈述自己当时的行军处境,②是陈述自己再次出山,⑤是陈述自己为父亲写墓志,和题干没有关系,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诗文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说法有误,担心的应是违背初志,失信于天下人。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兵——用兵,贵——以***为贵,太平——太平易;岂——怎么。(2)谙——了解。
【参考译文】
前正是局势非常紧急的时候,四面都被阻塞,(外面的)接济已断绝。加上这一次受挫,军心受到特别大的震动。(我)所盼望的是左宗棠的军队能够打败景德镇和乐平的敌人,鲍超的军队能从(江西)湖口迅速来救援,事情或许略有转机,不然的话,局势就不堪设想了。
我自从投身军旅以来就抱着一种临危受命的志向。丁巳和戊午那两年在家养病,常常担心自己突然在家中去世,违背了我最初的志向,失信于天下人。后来重被任用再出山(打仗),意志尤其坚定。这次假如遇到什么不测之祸,我也毫无牵恋的了。回想我自己贫穷无知,现在能官至一品大员,年龄也已过五十,(在外面)也稍有点虚名,又手握兵权,自己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只是我对古文和诗歌,这两方面都花了很多精力,多方寻求、研究也很辛苦,但是不能经常地运用并自己打开一条大道。我对古文的研究尤其有依托和根据,如果我现在突然死了,那么我的一些心得,就会像《广陵散》一样永远无人领会了。我的书法用功最少,但近年也略微深入了一些。这三方面一无所成,心中不免耿耿于怀。
至于行军打仗,本来不是我所擅长的。(因为)用兵以令人难测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平易;用兵以欺诈为贵,可是我的性格太正直,怎么能够法办这些罪恶极大的贼子呢?以前即使屡有克敌制胜,已经是侥幸的事,超出我未曾有的期望。你们兄弟长大之后,一定不要涉足于军队之间,这种事难以见到功业,而且容易造下大孽,尤其容易给后代人留下非难的口实。我长久地在军队中生活,每天如同坐在针毡上一样。稍可安慰的是我没有辜负我最初的愿望,没有辜负我的学问,片刻也没有忘掉爱民的心愿。近来(我)经历的更多,深切了解到带领军队的艰苦。你们应当一心一意地读书,将来不要从军,也不一定要出去做官。
我教育子弟有“不离八本”和“三致祥”的格言。这“八本”是:读古书要以字句解释为本,作诗文要以讲究声调为本,奉养父母要以得到他们的欢心为本,修养身心要以少恼怒为本,立身处世要以不乱讲话为本,管理家事要以不迟起床为本,做官要以不要钱为本,行军打仗要以不***扰百姓为本。“三致祥”是:孝顺能带来吉祥,勤奋能带来吉祥,宽恕能带来吉祥。我的父亲竹亭公教育人,就专门注重一个孝字。他在少壮时敬爱父母,晚年时疼爱儿女,都出于一心中一片至诚,所以我为他写的墓志铭,就只说这一件事。
处在这个乱世之中,钱越少,就越能免除祸患;开支越俭省,就越能保持幸福。你们兄弟奉养母亲,除了一个“劳”字和一个“俭”字外,没有其他安身立命的办法。我在此军事极其危急的时候,就将这两个字叮嘱你们一遍,此外也就没有什么遗训给你们了,你们可以禀告你们的束缚和祖母,不要挂念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方②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
小题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②子曰:“当仁不让于师①。”(《论语•卫灵公》)
③淳于髡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③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离娄上》)     
〔注〕 ①不让于师:不必按“师道尊严”之礼谦让。②淳于髡:战国时齐国有名的辩士。③权:变通。
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看法。(3分)
小题2:孟子为什么赞同“嫂溺,援之以手”的做法?请简要分析。(3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B.赵明府延其子延:请
C.不可胜数固:本来D.此殆灵气所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
小题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3分)
小题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裴冕,字章甫,为河东冠族。以门荫再迁渭南县尉,以吏道闻。御史中丞王鉷充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冕虽无学术,守职通明,果于临事,鉷甚之。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冕独收鉷尸,亲自护丧,于近郊,冕自是知名。玄宗幸蜀,诏太子充天下兵马元帅,以冕为之副。冕遇太子于平凉,具陈事势,劝之朔方,亟入灵武。冕与杜鸿渐劝进曰:“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若逡巡退让,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臣等犹知之,况贤智乎!”太子曰:“南平寇逆,奉迎銮舆,退居储贰,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也?”冕与杜鸿渐又进曰:“殿下藉累圣之资,有天下之表。忧启圣,正在今日。所从殿下六军将士,皆关辅百姓,日夜思归。大军一散,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凡劝进五上,乃依。肃宗即位,倚以为政。
冕性忠勤,悉心奉公,得人心。然不识大体,以聚人曰财,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储积为务。人不愿者,科令就之。冕以幸臣李辅国权盛,将附之,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贬施州刺史。元载秉政。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会宰臣杜鸿渐卒,载遂举冕代之。冕时已衰瘵,载以其顺己,引为同列。受命之际,蹈舞绝倒。冕兼掌兵权留守之任,俸钱每月二千余贯。性本侈靡,好尚车服及营珍馔,名马在枥,直数百金者常十数。每会宾友,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自创巾子,其状新奇,市肆因而效之,呼为“仆射样”。初代鸿渐,小吏以俸钱文簿白之,冕顾子弟,喜见于色,其嗜利若此。拜职未盈月,卒,大历四年十二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裴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于临事,鉷甚之委:委任
B.亲自护丧,于近郊瘗:掩埋
C.忧启圣,正在今日殷:众多
D.悉心奉公,得人心稍: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冕侈靡嗜利的一组是(   )
①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      ②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
③俸钱每月二千余贯                      ④好尚车服及营珍馔
⑤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              ⑥冕顾子弟,喜见于色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冕精于吏事,不畏权贵。他入仕后忠于职守,开通明察,处事果决。王鉷伏法后数百宾佐唯独裴冕收敛了王鉷的尸体,亲自护理丧事,由此声名大振。
B.裴冕忠厚勤勉,匡扶社稷。他一心为公,在玄宗入蜀后大力劝进,希望太子顺从天意人情登基即位,在裴冕等人先后五次恳切劝进后,太子才同意。
C.裴冕不识大体,卖官度僧。他在肃宗倚靠他辅政时卖官鬻爵,把搜刮钱财视为要务,人们不愿意时,就用法令条律强迫他们,以致百姓怨声载道。
D.裴冕亲附权臣,身居高位。他与元载有旧,元载执政时因裴冕顺从自己而在宰臣杜鸿渐去世后引荐裴冕取代他,但裴冕就职不逾月而卒。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
(2)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