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太宗诏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帝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州县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责州县劝课①,给印纸书之。凡县管垦田,视殿最②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③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未果,皆不行。
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取材于《宋史·陈靖传》,有删改)
注:①课:赋税。    ②殿最:泛指等级高下、优劣。   ③第:但,只是。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文先就者为高等擢:选拔
B.法未易行也遽:仓促
C.朕欲复井田,未能也顾:只,不过
D.游惰之民以供役作籍:践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持重示弱,待利举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召见,赐食遣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帝群议终不同吾一日长乎尔
D.不宜久乡里官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
B.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
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
C.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
D.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军粮依靠于东南的供给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契丹进犯边境,陈靖向宋太宗上奏五条策略,太宗对他另眼相看,不久让他担任了御史台推勘官。
B.陈靖在殿试进士时请求把考生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此建议使知名之士能够荣登上科。
C.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陈靖关于推行均田法的奏策正好合乎太宗心意,于是得到了太宗的赏赐。
D.丁谓被贬后,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使陈靖最终在秘书监任上辞官去世。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籍:登记。这种用法详见课本必修一《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至”。
小题2:
试题分析:C因为。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表承接,于是;表转折,却,竟然。D动词,做,担任;表被动。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小题3:
试题分析: “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有误,应为“宋太宗还是说不会这样”此句重点考查文言词语“然”意思为:这样,指示代词。
小题4:
试题分析: “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有误,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好学习,精通古今,契丹进犯边境,北宋政府的军队多次处于不利地位,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太宗诏令询问此事,陈靖上奏五策,说:“明令赏罚;安抚士众;持重示弱,等待机会举兵;允许帅府自找谋士幕僚;将帅能够在境外有自主权。”宋太宗对他感到惊异,改任为将作监丞,不久,担任御史台推勘官。
当时,殿试进士,多选择文章先完成的人为高等第,士大走都因习浮华,崇尚敏捷快速。陈靖请求把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等到唱名时,有的果然是知名之士,即置于上科。淳化四年,陈靖出使高丽回来,提点在京的百司,改任太常博士。
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诏令有司商议推行均田法,陈靖议论说:“法规不能即刻变更推行;应该先让州县检查荒地及逃亡百姓的田产,登记在册,招募百姓耕作,责令州县地方官鼓励百姓耕作上交赋税,发给印纸记在上面。凡县管垦田,看其高低等级予以赏罚。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然后按照人口授给土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大致按井田之制,以此为授田原则,颁行四方。”宋太宗对吕端说:“我想恢复井田,只是担心怕不行,陈靖的这个奏策正合乎我的心意。”于是召见陈靖,赏赐饭食,遣他回去。
又有一天,宋太宗又告诉吕端说:“陈靖说的虽然对,但府田不一定能开垦,租税不一定能收进,请令三司讨论。”于是,诏令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陈靖议论,任命陈靖担任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为副职。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还说不会这样。此后,陈靖想借缗钱二万来试行这件事,陈恕等说:“钱一拿出,以后不能偿还,那么民众就会受害了。”太宗皇帝因为各人的议论终不相同,才作罢没有施行。诏令陈靖出任婺州知州,又迁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以后,陈靖又陈列从前所论的劝农之事,又说:“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仰食于东南的供给,东南供给不足,就会延误国家的大计。请在京东、京西及河北各州大力推行劝农妁办法,以此来评价州县官吏的好坏等级,每年可节省江浙、两淮的漕粮百余万石。”又诏令陈靖条列奏上,陈靖请刺史行春耕之礼,要求县令劝勉耕种,讲求孝悌,努力耕作的人赏赐爵禄,置设五保以检举、蓝察盗贼,登记游惰的民众以供给劳役、耕作。真宗皇帝又下令三司议论,没有结果,最后都没有施行。
起初,陈靖与丁谓友善,丁谓被贬,他的同党都被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不适宜长期担任地方官吏,于是陈靖以秘书监身份辞官,最后去世。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5分)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遂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自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得珍宝如内藏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供给,施与
B.则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籍:登记,没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樊哙侧其盾
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返汝耕桑
D.长幼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谁不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项是:(     )
A.①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②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①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②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①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②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①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②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                                                                 
②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
隆孰能如此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 应 炎 传
高 启
胡应炎,常之晋陵人。父聪淮南节度使计议官。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
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父、兄弟并曰:“吾与汝虽父子兄弟,然于国则皆臣也。图报之义,彼此同之,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应炎与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 訔然之。
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战,各累大捷,***其将校甚众。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城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唆都以栅坚不可拔,剽近野得妇人,刳乳煎膏沃其上,发火矢射之,火炽,栅焚。又运机石击楼堞,尽毁。食尽,唆都侦知之,遣使呼应炎语,谕使出降。应炎骂之,且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引示之,曰:“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金山长”,谚语谓无其期。世呼寺主僧为长老,故唆都即趣召金山僧至军,问以攻城之策。僧不知为计,周行视城曰:“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攻尾,则首愈缩,其法,当攻首。”从之,城遂陷。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吾将校者耶?”应炎曰:“吾欲***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选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丞相伯颜南伐,师常境次:驻扎
B.城堑狭卑:卑下
C.各大捷,***其将校甚众累:连续多次
D.其锋不可当:抵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应炎爱国气节和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
①应炎率民兵巷战
②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③得君,敌不足破矣
④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⑤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写宋末常州官民抗元之事,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从誓死守城、谋划、拒守、巷战、直到殉国,颇为详细。
B.胡应炎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虑事颇有谋略,从守城时的谋划到食尽时“截纸缕作汤饼以箸引示”都能显示这一点。
C.元兵非常残忍,攻入常州城中,竟然抢掠妇女,剜下乳房来熬油。
D.文中穿***守臣的逃遁,与胡应炎的形象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
译文:                                                                 
(2)应炎曰:“吾欲***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9分)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文评书衡:评价
B.不于无意中得之意:料到
C.至今学者称焉称:称赞
D.先生辄起而之排:分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分)
(2)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