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梦亦同趣极,至
B.外与天,四望如一际,边际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D.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更相枕以卧,故木受绳直,
B.施施行冰,水为之寒于水。
C.望西山,始指异。句读不知,
D.高下之势,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A.幽壑之潜蛟B.食埃土,下饮黄泉
C.其圣人也亦远矣D.下江陵,顺流而
小题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
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心意所想到的,梦里也有相同的境地”可知,极,到。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C前者为代词,后者为结构助词,的。D前者,代词,西山;后者为反问语气词,可译为“难道”。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活用的理解能力。例句为名词做状语。A为使动用法。B上,为名词做状语。C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D名词用做动词。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理解错误,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所以选A。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8分)
周访传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穷乏,家无余财振奋
B.吏误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高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弘因阵乱突围出吾尝跂望矣
B.访奋击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访作长岐枨距之輮为轮
D.弘大掷宝物城外水为之而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小题4:把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3分)
(2)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3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B.而岁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C.譬如人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茫然
D.故具载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小题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久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原文有删略)
【注释】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②鼎彝(yí)尊斝(jiǎ):均为古代盛酒的器具。③裒(póu)聚:聚积。④呻佔(zhān):诵读。⑤斗靡: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词藻华丽而夸耀争胜,此处可理解为卖弄才学。⑥跧伏:通“蜷伏”。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之日诏:诏令。
B.又往往厚金帛以之易:交换。
C.琬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顾:反而。
D.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陋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②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③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⑥尊所闻,行所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
B.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
D.汪琬因为生病,将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 (3分)
(2)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3分)
(3)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奎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
(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王壁垓下军:驻扎
B.项王自不得脱度:估计
C.与其骑为三处会: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②度我至军中,公
B.①不忍杀之,赐公           ②皆白衣冠送之
C.①乃自刎死              ②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D.①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君尝为晋军赐矣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
D.文章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4:请把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⑵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3分)
⑶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贡举知:执掌B.然久之自败:失败
C.沆待将朝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D.驾再往趣:急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担心之事后来真的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及语文课本中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 曰 / 道 不 行 乘 桴 浮 于 海 从 我 者 其 由 与 子 路 闻 之 喜 子 曰 由 也 好 勇 过 我 无 所 取 材。                                                        《论语•公冶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