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与粟,自雍属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有?厌:满足
B.因人之力而之敝:损害
C.天灾流行,国家有代:世代
D.与粟,自雍属绛卒:终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君四年,晋饥,乞籴
B.微夫人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道也
C.夜缒出秦弗知取贷我
D.吾还也。其君是恶,民何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度过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小题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翻译: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5分)
翻译: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5分)
(2)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如今秦国饥荒请求来买粮食,给他粮食还有什么疑问的呢?(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天灾流行”大意可知,代:交替,轮流。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于”,前者为介词,对;后者为介词,向;C“而”,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D“其”,前者为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后者为代词,晋国的。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表述不正确,应为“从侧面”而不是反面。B“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度过饥荒”表述在文章中没有体现。D“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在文章中并没有体现。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焉、亡、陪、贷、与、籴。
参考译文:
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购买粮食。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灾助邻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帮助晋国。”邳郑的儿子豹却说:“攻打晋国。”缪公说:“晋君确实有罪,晋国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粮食,自雍源源不断运到绛。
五年(前646),秦又发生饥荒,请求买晋国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才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如今秦国饥荒请求来买粮食,给他粮食还有什么疑问的呢?何必还商量呢?”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攻打晋国。
六年(前645)的春天,秦穆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护送您回国,您却违背约定不给秦土地;晋国闹饥荒,秦国运来粮食援助我们,秦国闹饥荒,而晋国违背它的请求,竟想趁着它出现饥荒攻打人家。今天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惠公说:“庆郑不驯服。”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护卫进军秦。九月壬戌日,秦穆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车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叫庆郑驾车。庆郑说:“不照占卜的去做,不也应该失败吗?”说完,庆郑就走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必和平谨恪之臣崇尚   B.斌玉廷必变计估计
C.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D.并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居官以正风俗先      既自以心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宋荣子犹然笑之
C.斌察廉,奏留之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D.斌严正,不得发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B.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C.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
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十万。淮阴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而侮人,项羽仁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之卒十万可:大约
B.淮阴先,不利合:会合
C.遂定楚地略:攻占
D.陛下而侮人慢:轻慢无礼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有功者害填然鼓
C.项羽仁爱人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臣等死守之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B.对于再三推辞皇位的原因,汉王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以国家利益为重。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4分)
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4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戾:违反
B.即除翰林侍读学士除: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格:抗拒
D.清臣执奏不可执:坚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
D.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       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3分)
(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4分)
(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2分)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唆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之。大丈夫自***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日:“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德:感激
B.乃贱其以与一霍姓者直:价值、价格
C.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D.佣家无以应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岂祸及平人自王侯下,莫不愈侈
B.知周必诉官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我公抱不平独其文犹可识曰“花山”
D.度廷福走不出,火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1)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2)大怒,持手中斧向之(3)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4)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5)我为公抱不平,***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6)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1)(3)(5)B.(1)(4)(6)
C.(2)(4)(5)D.(2)(5)(6)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廷福与佣工的儿子喝酒,致使佣工的儿子大醉,无意之中帮助袁氏家族赢了官司。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帮助廷福减轻罪刑,但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和不明大义的乡人,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译文: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译文:__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此通国共知者。请立彰大法,之于市。”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语过当,夺官。顺治既亲政,铨罢去。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故也。”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巡苏州,杖***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森先为疏请缓之。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速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流徙永锢,相以言为戒耳。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如流徙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祵、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因公诖误例相应。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凡有言责者,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上命释呈祥,许琯、开生归葬。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免。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
【注】①肆市: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    ②追比:限期破案。③诖(guà)误:官吏因过失受谴责或失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立彰大法,之于市戮:***
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故也细:细小
C.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庚、许尔安凡六人举:检举
D.相以言为戒耳率:率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诸臣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赂者丧
B.其流徙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C.一经惩创,流徙永锢于其身也,耻师焉
D.上阅竟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 )
①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   
②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③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   
④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⑤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⑥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原职,承认自己错误。
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弹劾罢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犯,坏人很害怕。
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状况,建议皇上广开言路,要宽容对待进谏的大臣。
小题5:将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3分)
(2)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4分)
(3)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