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不义亡:逃跑
B.秦时与臣,游:交游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拼力厮***
D.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小题2: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B.所以遣将守关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臣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戮没
D.孰君少长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小题4: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答: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分)
答: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分)
答: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我们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2)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样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3)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项,解释不准确,由原文下句内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大意可知,力:合力,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前者为动词,去、到;后者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B所以,均为“…的原因”。C项,“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被”;D项,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和”。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是沛公向张良询问办法时所说的话,不能表现其“善于应变”的个性,故排除A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只能表现项羽的“胸无城府.和“轻信寡谋”的特点,不能表现其“优柔寡断”的个性,故排除C;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才与他结拜,而是为了拉拢他。B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没有“不计前嫌”之意.C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己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所以选D。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所以”、“非常”、拜、闻、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死,随往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刑部无敢任其事。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遣之。
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诗文用思周密,和易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刑部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答: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答: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濒:临近
B.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不能办卒:步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乎臣进退,实为狼狈
B.遂言甫朝访风景崇阿
C.金公御史为参军臣险衅,夙遭闵凶
D.听召募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父操,轻侠有胆气。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撤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节选自《三国志•凌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侠有胆气轻:率性
B.破贼都尉行:代理
C.统其侮慢疾:痛恨
D.乃率士卒厉:严厉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凌统在合肥之战失利时保护孙权突围的一组是
①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  ②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
③身当矢石              ④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⑤身亦被创,所***数十人  ⑥统被甲潜行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凌统头脑冷静,果断刚强。进攻麻屯之前,督将陈勤在宴会上辱骂凌统,凌统只是流泪没有搭理他。在进军路上陈勤再次侮辱他时,他终于忍无可忍,砍伤陈勤。
B.凌统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对不讲规矩、随意欺侮他人的陈勤,他敢于当面指斥,拒不接受陈勤的罚酒;合肥之战失利,亲信部下无一生还,他悲痛不能自已。
C.凌统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进攻麻屯时,亲自冒着敌方的箭雨和擂石往前冲,大败反贼;在孙权陷入曹将张辽的包围时,奋不顾身,冲入重围,保护孙权突围。
D.凌统慷慨大度,体恤下属。同乡盛暹应孙权诏命夜间到达,他慌忙提衣出门,执手迎进室内,毫无妒忌之心;在军旅中,他爱护部下中的贤士,贤士们也仰慕他。
小题4:把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5分)
(2)今臣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欲依焉,进谒,投作素;一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之辟:征召
C.推宗人之,拜为叔父,分:辈分
D.传食诸侯.人成事因:依靠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
交 河 县 吏
交河有为盗诬引者,乡民朴愿,无以自明,以赂求援于县吏。吏闻盗之诬引,由私调其妇,致为所殴,意其妇必美,却赂而微示以意曰:“此事秘密,须其妇潜身自来,乃可援方略。”居间者以告乡民。乡民惮死失志,呼妇母至狱,私语以故。母告妇,咈然(fúrán不悦貌)不应也。
越两三日,吏家有人夜扣门。启视,则一丐妇,布帕裹首,衣百结破衫,闯入。问之不答,且行且解衫与帕,则鲜妆华服艳妇也。惊问所自,红潮晕颊,俯首无言,惟袖出片纸,就所持灯视之,某人妻三字而已。吏喜过望,引入内室,故问其来意。妇掩泪曰:“不喻君语,何以夜来?既已来此,不必问矣,惟祈毋失信耳。”吏发洪誓,遂相嬿婉(yàn wǎn欢好貌)。潜留数日,大为妇所蛊惑,神志颠倒,惟恐不得妇意。妇暂辞去,言村中日日受侮,难于久住,如城中近君租数楹,便可托庇荫,免无赖凌藉,亦可朝夕相往来。吏益喜,竟百计白其冤。狱解之后,遇乡民,意甚索漠,以为狎昵其妇,愧相见也。
后因事到乡,诣其家,亦拒不见。知其相绝,乃大恨。会有挟妓诱博者讼于官,官断妓押归原籍,吏视之,乡民妇也,就与语。妇言苦为夫禁制,悔相负,相忆殊深。今幸相逢,乞念旧时数日欢,免杖免解。吏又之,因告官曰:“妓所供乃母家籍,实县民某妻,宜究其夫。”盖觊怂恿官卖,自买之也。遣拘乡民,乡民携妻至,乃别一人。问乡里皆云不伪。问吏何以诬乡民?吏不能对,第曰风闻。问闻之何人?则噤无语。呼妓问之,妓乃言吏初欲挟污乡民妻,妻念从则失身,不从则夫死,值妓新来,乃尽脱簪珥,赂妓冒名往,故与吏狎识。今当受杖,适与相逢,因仍诳托乡民妻,冀脱棰楚。不虞其又有他谋,致两败也。官覆勘乡民,果被诬。姑念其计出救死,又出于其妻,释不究,而严惩此吏焉。
神奸巨蠹,莫吏若矣,而为村妇所笼络,如玩弄婴孩。盖愚者恒为智者败,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无往不复,天之道也。使智者终不败,则天地间惟智者存,愚者断绝矣,有是理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惟恐不得妇意当:担当
B.免无赖凌藉凌藉:欺凌
C.吏又之惑:被诱惑
D.冀脱棰楚棰楚:杖刑,惩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交河县奸邪营私的一组是(3分) (  )
①意其妇必美,却赂而微示以意。
②吏喜过望,引入内室,故问其来意。
③问乡里皆云不伪。
④妓所供乃母家籍,实县民某妻,宜究其夫。
⑤吏益喜,竟百计白其冤。
⑥官覆勘乡民,果被诬。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交河县有个乡民质朴憨厚,但被强盗诬陷为同伙,无法昭雪自己怨屈,便行贿县吏请求帮忙。县吏意测其妻漂亮,顿生色念。
B.乡民之妻为救夫被迫无奈乔装打扮了一番去满足了县吏的***。事后,县吏觉得乡民见到他发窘,不好意思,以为乡民心存惭愧。
C.一般情况下愚蠢的总是斗不过聪明的,但有时物极必反,往往在预料之外,愚蠢人的智慧有时却比聪明人还要高超,突然地胜过聪明人。
D.本文人物个性较为鲜明,主要人物形象也较为生动丰富;情节较为复杂而且起伏大,悬念也较多。结尾的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乡民惮死失志,呼妇母至狱,私语以故。(3分)
                                                                          
(2) 既已来此,不必问矣,惟祈毋失信耳。(3分)
                                                                          
(3) 神奸巨蠹,莫吏若矣,而为村妇所笼络,如玩弄婴孩。(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