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逾三年,皇太子立。 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无完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 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云南民***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明年奉诏虑囚,御史曹学程以阻日本酋关白事,系狱且十年,法司请于矩求出,矩谢不敢。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又明年卒,赐祠额曰清忠。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言益妄诞不经益:越发、更加 | B.矩获之以闻闻:听说 | C.以风影捕系 系:拘捕 | D.俱使人属矩属:委托 | 小题2:下列能够说明陈矩“为人平恕识大体”的一项是(3分) ①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 ②敕矩及锦衣卫大索 ③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 ④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 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 ⑥已而密白之,竟得释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矩,安肃人,明神宗时先后人司礼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他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被皇帝看中并被重用。 | B.在“妖书”案中,陈矩拒绝请托,不事株连,结案时将主犯定为皦生光,既处罚了他,又给神宗一个合理的答复。 | C.云南税监杨荣被***,神宗想要逮捕当地闹事百姓,因为陈矩进言而没有下令,这样就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 D.御史曹学程被关押在监狱将近十年,趁机向陈矩求情,却被陈矩当面拒绝了,这说明陈矩是一个按规章办事的人。 |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10分) (1) 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神宗大怒,命令陈矩以及锦衣卫大加搜索,一定要抓到制造妖书的人。(“敕”命令;“大索”大加搜索;“得”抓捕到。3分) (2) 况且(如果)这个案件中没有主犯的名字,皇上肯定非常生气,恐怕会辗转牵连,没有停止。 (“狱”案件;“攀累”牵连;“已”停止。4分) (3) 不久,他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释放出狱,他也为其他许多人平反。(“已而”不久;“竟”最终、终于;“余”其他的人。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闻:使动用法。使……闻(听说)。“矩获之以闻”为省略句,应是“矩获之以之闻神宗”,以闻,使神宗听说道这件事,即把这伯事报告了神宗。 小题2:①说他负责;②是说皇帝对他信任;③说当时的“妖书”案牵连甚众;④是说他为人公正;⑤说他考虑问题周密,识大体;⑥是他的处理问题方法、手段得当,从一个侧面表现他的公正宽容。 小题3:不是曹学程向陈矩求情,而是“法司”。 小题4:这三个句子的翻译难度不大,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1):“敕”,命令;“大索”,大加搜索;“得”,抓捕到。(2) :“狱”,案件;“攀累”,牵连;“已”,停止。(3) :“已而”,不久;“竟”,最终、终于;“余”,其他的人。 点评:文言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客观题比较多,又是学生得分率比较高的一个题目。一般所考查的4个题目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往往是翻译题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时,要认真将题肢与原语文对照,注意时间等相关内容的前后顺序。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分析或概括的错误往往只在某一小点上,主要是顺序的颠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也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有的只是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轻读一遍,誊写答卷。 附:文言文翻译: 陈矩,安肃的人。万历中期,职位为礼秉笔太监。万历二十六年,做东厂提督。他的为人平和,知大体。曾经按皇上的指示去收书,其中有一本是侍郞吕坤写的<<闺范图说>>,皇帝把这本书赐给了郑贵妃,郑贵妃亲自为这本书写了个序,还刻在木头上。当时还没有立太子,又有人给那本书写了个后序,并称其为<<忧危竑议>>,大体上指明郑贵妃想要夺取储君之位,吕坤偷偷的帮着他,并涉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个人,书中词语非常妄诞。这样又过了三年,立了皇太子。 到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早上的时候,从朝房里的人到勋戚大臣家里,都有一本匿名的书帙,叫<<续忧危竑议>>,说郑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五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人相勾结,谋划换太子(就是换郑贵妃的儿子当太子)。书中的语言更夸张,不可信。陈矩得了这本书知道了其内容,这时大学士朱赓的奏折也送了进来。皇上知道这事之后非常生气,命令陈矩和锦衣卫去大力搜捕,一定要逮到写这本书的人。一时间,很多人纷纷入狱,城里都是抓人的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去抓人,被株连的人很多。朝臣们也纷纷借此事攻击自己的对手,如“锦衣都督王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都派人去跟陈矩说。陈矩都一一回绝了。后来百户(小官)蒋臣逮到一个个叫皦(音晈)生光的。这个生光,就是京城一个无赖而已,曾伪造富商包继志的诗,里面有一句“郑主乘黄屋”,用来威胁包继志,勒索钱财,所以人受怀疑而抓来了。严刑拷打之后,他不承认,家里的人亲人也都被打到体无完胅。陈矩想这个生光是冤枉的,但是之前的罪也够判死刑的,而且这事找不到当事人,皇上必然很生气,怕连累更多的人。礼部侍郎李廷机也认为生光的之前的诗与妖书内容附合。就给他定了罪,生光被凌迟处理。 万历三十三年间,他任司礼监太监,还是提督东厂。皇上想杖责进言的参政姜士昌,因为陈矩的进谏而放弃了。云南有暴民***了税监杨荣,皇上想逮捕作乱的人,又因为陈矩的话使这些人获免。第二年,又奉皇上旨意去审讯囚犯,御史曹学程曾因阻止日本酋长入朝奏事,被捕入狱将要十年,法司请求陈矩能把人放出来,陈矩说不敢。不久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获释,其余的人也有很多被平反的。第二年,陈矩死了,朝廷赐给他祠堂匾额:清忠。 |
举一反三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②於乎:呜呼。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①自请与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与 | B.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齐彭殇为妄作 | C.①各任之以其能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①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 小题2: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 )(4分)A.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②吾有益于君 |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 D.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 小题4: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 (《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 | 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 | C.则虽死不恨恨:仇恨 |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而事智伯衡乃诡对而出 | 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C.且吾所为者极难耳且焉置土石 | D.襄子乃数豫让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 B.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 C.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特以一言寤意特:只。 | 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案件。 | 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 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流:殃及。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3分)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5分) (2) 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 B.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指男子的配偶,即夫人。 | 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任职 | D.往往阳狂垢污阳:佯,假装 | 小题2: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方山子的“异”的一组是(3分) ①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⑤逐而射之,不获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他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 B.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方山子。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已是四壁萧条。 | C.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年还是九年前,作者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 D.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按例应有官做,而且可以高官荣名,他却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做出舍弃富贵,甘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已经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洒脱满足则更加难能可贵。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2)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 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过:经过 | B.文侯怒,任座趋出 趋:驱赶 |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 进:举荐 |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比:并列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不赂者以赂者丧 | B.文侯问于群臣曰/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C.富贵者骄人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抱明月而长终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④钟声不比乎?左高。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魏成为国相。 |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并愤然与之绝交。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