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
①视止,行为迟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③合《桑林》之舞     ④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分)(   )
A.依乎天理B.而刀刃者无厚
C.虽然,每至于族D.视为止,行为
小题3:写出两个与本段文字有关的成语。(2分)
                                             
小题4: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游刃有余:现在使用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肯綮,中肯。此语指能正好击中最重要的关键。
小题4:第1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第2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第3阶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为:介词,因为。于:介词,与、同;介词,对于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所选句子也都很有代表性。本题提醒学生平时复习要重点关注名篇,关注句子中的重要虚词,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B、刀刃:刀口。A.天理:文中: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然的道理。C.虽然:文中: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D.行为:文中:行动、因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点评:本题所选择的几个古今异义词都比较典型,符合古今异义词形同义不同的特点。特别“虽然”一词,考生很有可能认为它是一个古今同义词,实际上是“虽”相当于“虽然”。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没有技巧,只要理解了文意,积累了相关知识就可以了。
点评:本题不难,只要能正确理解文章,并且知道了几个成语就能正确完成该题。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须先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对每一层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点评:本文由于是学过的课内文段,所以考生归纳起来应该不难,当然作为月考题,对已学的课内知识进行适当的考查,也是有必要的,有助于考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举一反三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
小题1: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疏顾宪成诋:毁谤
B.荩臣遂起元讦:攻击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实侵:侵犯
D.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2分)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 ②而振恤饥民甚至 ③实以此敛威 ④起元再疏雪姜 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   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3分)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下列句子中对划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吃饭,多喝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B.吃饭时有蔬菜和汤水,睡觉时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
C.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靠在枕头上休息,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D.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2)结合以上两则选文,简单概括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①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名士蔡邕,官左中郎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善:与(人)要好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酬报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D.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固:本来
小题2:李姬即李香君,后人对她有“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评价,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李姬这一品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③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④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⑤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香是歌姬出身,她善于演唱,同时知书达礼,在风尘中却不落流俗,年少时跟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唱,她略读诗书,而且能清醒地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
B.阮大铖退居金陵后,遭到正直人士的抨击,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后来被李香识破,于是侯方域借故不与王将军相见,使其辞别而去。
C.侯生后来赴考名落孙山,李香为他设宴饯行,她肯定了侯公子的才华与文章,并认为他在品行上高过蔡邕,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所唱的《琵琶词》。
D.本文突出了李香的见识和品格,歌颂了她和侯方域之间真挚的爱情,写法上也颇有特色,如开头写贞丽的文字对写李香君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选段二: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小题1:这两个选段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选段二蕴含孟子怎样的交友观?请具体阐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其之未周欤虑:考虑、思虑B.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
C.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
小题2: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祸常发所忽之中劳力者制
B.武氏日侍其左右不悟后人哀之不鉴之
C.欲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备其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