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询问
B.素与郭,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别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     )
A.又积窗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起初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副词;只是、仅仅;异:以之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饭菜,供给狐狸吃喝。(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录:抄写。
点评:本题所选词语皆为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实词中的词,符合考纲要求。这也提醒考生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全面掌握,这是基础。
小题2:
试题分析: B项,“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是指郭生重新看过之后,觉得确实像可以删去。没有谦虚之意。“于是渐不信孤”是指郭生慢慢地不相信狐狸,并没说他骄傲。
点评:此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慢慢流行起来,它比“以下最最能表现某人某特点的一组是”这种题型更加客观公正些,考生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但难度降低了。
小题3:
试题分析:“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错误,文中内容为,郭生对狐狸在叶公的文章上泼墨感到怀疑,一直到最后不相信狐狸。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借助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1)但;副词;只是、仅仅;异:意动用法,以之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2)以是:固定结构,因此;德:动词,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
点评:本题计分点上的词选得很好,“但”“异”“白”都可以在课内文言文中找到原型;“以是”是固定结构;“德”带了宾语,所以是动词。两句翻译涉及到了很多的文言现象,又让学生可从课内知识迁移理解,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举一反三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马上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小题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说,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注】,此之为不可。”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                   
【注】:僇胔(lù zì),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间:离开
B.将敛而不以闻  敛:通“殓”,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   霸:称霸
D.请因夫子而为之    因:趁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臭而不收,谓之陈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今朽尸以留生/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爱失则伤生/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
A.
B.
C.
D.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6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王壁垓下军:驻军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愿十五城请易璧②军中无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一项是 (   )2分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jī)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注:①狺狺(yin),狗叫声。②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③藉(jiè)令,假使。④旦,明早,⑤遁(dù),逃走。⑥微息,细微的喘气声。⑦仓卒(cù),勿忙;一旦,一时。⑧恶(wū),怎。]
小题1: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猛也。然:可是,表转折。
B.之,则狗也。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敢转侧。少:通“稍”。
D.以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是”。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3分)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