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频二部典:掌管。
B.信单骑之于泸涧及:至,达到。
C.守宰弱暗:糊涂。
D.乃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②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B.①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②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C.①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D.①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信风度弘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逼自尽。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译文:                                                              
(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遂:竟;捐:抛弃,舍弃;妻子:妻子儿女;远:从远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斜戴着帽子。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诘旦:第二天早晨,明早”、“慕:仰慕,敬慕。”“侧帽:斜戴着帽子”、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及,从后头跟上。追及,追上,赶上。
点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小题2:试题分析:A①是表现独孤信的勇猛。②是体现其有政治才干。B项均表现出其被上级重用。C①是体现其受到吏民的爱戴。②是说有才干。D①重仪容。②说其风度雅。
点评:这种题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确。考试过程中必然要讲求点儿效益,而排除法的运用帮助很大,效果也很明显。
小题3:试题分析:“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错,此句说的是独孤信的父亲。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小题4:试题分析:(1)句中难点有“遂”“竟”“捐”“妻子”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关键。遂:竟;捐:抛弃,舍弃;妻子:妻子儿女。(2)“诘旦:第二天早晨,明早”、“慕:仰慕,敬慕。”“侧帽:斜戴着帽子”、定语后置句等是理解的关键。
点评:“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这道题,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如“单音词”意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内容的意识,自觉运用“实、虚词知识,句式知识、史传文知识”的意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沟通的意识,古今生活沟通的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整体阅读理解的意识,不注重整体理解,就可能从开始就错了。
【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湲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赵贵被诛***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当时他五十五岁。
举一反三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⑥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之荣:荣耀B.及肄射,将先破的:箭靶中心
C.吏为盗者系狱籍:逮捕D.边臣欲师渡河,朝议难之举: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悉纵遣之    ③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④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⑤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⑥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是北宋的状元,他写的赋深得欧阳修的赏识,认为许将赋的辞气可以和王曾相媲美 。
B.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百姓无人犯法,就连那些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C.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陷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5分)
(2)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疏:稀疏
B.其墉茨以御烈日厚:深厚
C.曲肱而之枕:枕头
D.濯热手,临高纵目盥:洗手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周植木药藩援 / 蓬门今始君开
B.夫又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 青泥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每种止种两本,识名状而已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比较,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并肯定了庄子论断的正确。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4分)
(2)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 忤:触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②首召见慰勉。③梦锡终日论诤。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因辞不得请。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善传于人。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小题5: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分)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22分)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得上如此亲属
B.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理
C.盖寓词也细微
D.足以公之志欤开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秦名为字而字其名留宾款洽,觞咏自娱
B.论者所斥公勉之出
C.上除目,自公而止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D.得上眷如此韩侂胄固欲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3分)
②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