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小题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孔子与孟子共同的观点。(1分)
小题2: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分别谈谈对上述两则材料中所反映出的政治观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题1:共同点:二者都强调了要注重民生问题,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注重百姓等相关词语皆可得分) 1分
小题2:.第一则中反映了儒家的“富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1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1分)第二则中反应了孟子主张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的思想。(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1分)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论语》中第二段最后一句是写百姓与君王富足的比较,《孟子》中说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二者都强调民心民生问题。
点评:此种题型难度较大,要求读懂原文并且根据原文提炼观点,还要找准每段的侧重点,只要能对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不会偏离方向。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两则材料分别从物质和精神方面表达了治国理念。《论语》中强调了人民的富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问题,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富足了,这样国家就好管理了,也就是说富国先富民。《孟子》强调的是民心,“得民心”,“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就是说想治理好国家要先获得人民的支持,以人民的意愿来考虑治国方略,这在今天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所以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了。
点评:这种题型不经常考,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总结出政治见解,然后结合实际去探究,注意探究的角度,可以结合当代的治国方略来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②欻(xū):忽然。③阿:母亲。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长吉之事尢备:详细
B.过亦不复省:察看
C.长吉死竟:竟然
D.帝独之重:重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李长吉集叙刎颈之交
B.阿弥老病吾今报府
C.天苍苍高也吾尝终日
D.闻行车嘒管声欲诛有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4分)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日与其上高山同一类人
B.望西山,始指之感到……奇异
C.外与天交会
D.攀援而登,箕踞而游览,指观赏
小题2: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自言本是京城女。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觉起,起归漫漫
B.高下之势曲中规
C.故为文以志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洋洋与造物者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小题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     )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小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分)
小题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小题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    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    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嫂中矣。息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也。争: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3分)
(2)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分)
(3)    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