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竞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 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竞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摘自《后唐书·良吏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重:慎重 | B.转工部员外郎转:转任 | C.擢为谏议大夫擢:提拔 | D.然其文不可废废:废弃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然后罗拜而诀学而不思则罔 | C.竟以淹留无功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D.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 看重他. |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救了出来。(4分,“察”“出”“竟”各1分,句意1分。) (2)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3分,“至”“名”各1分,句意1分。) (3)袁滋擅长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3分,“工”“雅”各1分,句意1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重名如果作代入法,重名则译为慎重的名声。可见不合情理。如果译为重大,则重名译为重大的名声,也就是很大的名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一句原文中的句子,一句教村中的句子。解题时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推断未知的意思。其中A.代词;语气词B.而,表修饰;表转折。C.以:连词,表因果关系。D.因:因为;通,由。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1: 试题分析:袁滋是因为愿意出使而获得了德宗的赞许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察译为查明。竟译为最终。出译为使之出。(2)至译为来到。名,名做动,译为命名。(3)工译为擅长雅译为法度。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少年时善于治学,因表兄道州刺史元结有很大的名声,常过从往来依附他。每每读书,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因而元结很看重他。没多久,黜陟使赵赞把他作为处士予以推荐,应试授官教书郎。何士幹镇守武昌时,征召他为从事,后任詹事府司直。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脱了出来。御史中丞韦縚听说后,推荐他做了侍御史,后转任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开始打通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酋长异牟寻进献珍宝给朝廷,并请求派大使去。朝廷下令前往抚慰晓谕,正挑选可以胜任大使的郎官,结果都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害怕去。唯独袁滋不辞荒远,德宗很赞赏他,即让他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之职,持节充任前往南诏的使臣。还没有出发,迁任祠部郎中,依旧为使臣。第二年夏天出使归来,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授官上书右丞,主管吏部的铨选事宜。出京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为政宽简清廉。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他专以慈惠为行事根本,有时还赏给他们东西。后征召授官吾卫大将军,他离任赴京时年老寿高的人及鳏夫寡妇拦住道路挽留他,使他不能前行。杨于陵代替了他的原任职务,大声对百姓们说:“于陵我不敢改变袁公的政令。”人们这才围绕着袁滋下拜与他告别。 宪宗开始代为处理国政时,袁滋与杜裳都任宰相,授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适逢韦皋辞世,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而不受节制,袁滋持节前往安抚。走到半路,授官检校吏部上书、平章事、剑南节度使,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为他祈祷。后征召授官户部尚书,连任荆州、襄州两地主将。后改任彰义军节度使,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叛军首领吴元济与官军对垒了好几年,袁滋终因长久无功被贬为抚州刺史。不久,转任湖南观察使直至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官职。 袁滋工于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曾读读刘晖《悲甘陵赋》,感叹其扬善惩恶虽有失于《春秋》的旨意,然其文不可废弃,因此写了《甘陵赋后序》。 |
举一反三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见到了复关上的你,高兴得我又说又笑。 | B.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我)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已经有了这么盛多的内在美质,又增 加了优秀的才能。 | D.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不把握壮年而抛弃邪秽的东西,不改变这 | (不善的)法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①。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 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入洛②,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后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选自《晋书·周处传》,有删改) [注] ①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著名学者,吴国大将军陆逊之孙。②入洛:进入西晋首都洛阳,指归顺晋朝。⑤新平:雍州新平郡(今陕西彬县)。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膂力绝人绝:超过 | B.州曲患之患:忧患 | C.具以情告具:全部 | D.而郡既经丧乱既:……以后 |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处乃入山射***猛兽乃入吴寻二陆 | B.处果***蛟而反欲自修而年已蹉跎 |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先之楚 | D.后以母老罢归处敦以教义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周处办事果断、自有主见的一组是 ( ) ①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②乃入吴寻二陆 ③抚和戎狄,叛羌归附 ④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⑤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 ⑥乃先之楚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年少时不拘小节,放纵自己肆意妄为,是地方上的捣乱分子。乡中百姓把他 和山中猛虎、长桥下蛟龙一起看作是当地的三大祸害。 | B.周处找到陆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他。陆云用“古人看重及时改过自新的行为” 这一道理来鼓励他要立志。周处听后变得勤奋好学和守信自律。 | C.周处担任新平太守的时候,郡中有拖了三十年还没有判决的案件,周处详细了解 其中的是非曲直,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都判决完了。 | D.周处到楚郡后推行教化,又把无主的尸体以及遗弃在野外的白骨加以埋葬,受到 | 老百姓的赞扬。 小题5:断句及翻译。 (1)请用“/ ”为下列文段断句。(3分) 云 曰 古 人 贵 朝 闻 夕 改 君 前 途 尚 可 且 患 志 之 不 立 何 忧 名 之 不 彰 处 遂 励 志 好 学 言 必 忠 信 克 己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3分) ②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19分)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 B.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 C.特不自知耳。特:只是 | D.时时自惕惕:勉励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属于曾国藩要“修身自惕”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③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④吾家方丰盈之际 ⑤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能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要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 属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雠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瓒,瓒乃纵遣畴。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更:另外 |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趣:通“趋” | C.购求获畴购:悬赏 |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夺:强行改变 | 小题2: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3分) ①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伤、犯盗、诤讼之法 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 |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忠义。 |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公孙瓒之仇。 |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4分) ⑵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 ⑶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3分) |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假:借 | B.籍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入册 |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倘若,如果 |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我不幸被疾矣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 B.①面发囊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②籍吏民,封府库 |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 C.人用是多疑 |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 小题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