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突然兴起之意。
小题1:比较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羽其苗裔邪?  ②不谬哉!  ③分裂天下封王侯  ④尚不觉寤不自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羽)乘势起陇亩之中B.(羽)身死东城
C.(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将军战河北
小题3:对这篇文章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D.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3分)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①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率领五国诸侯的军队消灭了秦王朝。
②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
解析

小题1:①②都表反问,“难道”。③表承接。④表递进
小题1:宾语前置句“不责自”;A、B、D均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小题1:可联系司马迁把项羽的故事放在“本纪”中写的原因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①“遂”“将”各1分,大意1分,共3分)②“亡”“罪”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去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终于率领五国诸侯的军队消灭了秦王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余,涛不之知也。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后与谯国嵇绍、沛郡刘谟、弘农杨准齐名。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为青州刺史。
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已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
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时刘聪入寇,京师危逼。简遣督护王万率师赴难,次于涅阳,为宛城贼王如所破,遂婴城自守。及洛阳陷没,简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时华轶以江州作难,或劝简讨之。简曰:“与彦夏旧友,为之惆怅。简岂利人之机,以为功伐乎!”其笃厚如此。时乐府伶人避难,多奔沔汉,宴会之日,僚佐或劝奏之。简曰:“社稷倾覆,不能匡救,有晋之罪人也,何作乐之有!”因流涕慷慨,坐者咸愧焉。年六十卒,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晋书·山简传》)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为家公所了解
B.人思诚完全
C.于涅阳驻扎
D.流涕慷慨因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得才之路华轶江州作难
B.至于后汉,女君临朝至于幽暗昏惑之地而无物以相之
C.臣以为不先所难以为功伐乎
D.唯酒可忍孰不可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山简性情温文尔雅,有父亲的风度,与谯国人嵇绍、沛郡人刘谟、弘农人杨齐名,历任朝廷要职,死时六十岁,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B.山简认为唐虞的兴盛,是有好的辅佐大臣;周室的兴隆,是因为人才济济。秦汉以来,教化逐渐衰败,尊贵的官位,出自左右幸臣,这是乱的开始。
C.山简希望皇帝命令公卿大臣议论选举自己所见的后辈英才、乡邑中出众者、有才能可以任用的人,主事的人根据才能加以叙用。这是授人官职,与众人共同决定的办法
D.永嘉三年,四方作乱,天下分裂,君威不振,朝野危惧。而山简却整天悠闲自得,沉迷于饮酒,常常出外娱乐游玩。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3分)
(2)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4分)
(3)社稷倾覆,不能匡救,有晋之罪人也,何作乐之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忿然作色忿:愤怒。
B.有敢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去:离开。
C.且颜先生与寡人,食必太牢游:交往。
D.清净贞正以自虞:同“娱”,乐。
小题2: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组是( )(3分)
①士贵耳,王者不贵
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⑤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⑥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颜斶证明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话。
C.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齐宣王的骄倨和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3分)
(2)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3分)
小题5:课内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这里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孝”是孔子思想核心“仁”中的重要内容,属于人格培养与塑造的范畴。
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孝。(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人。彝少孤贫,虽箪瓢,处之晏如。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于无闻,或得之孩抱,时人方之许、郭。少与庾亮深交,雅为周顗所重。
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尝过舆县,县宰徐宁,通朗博涉,彝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结交而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即迁吏部郎,竟历显职。
明帝将伐王敦,拜彝散骑常侍,引参密谋。及敦平,以功封万宁县男。丹阳尹温峤上言:“宣城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帝手诏曰适得太真表如此今大事新定朝廷须才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方今外务差轻欲停此事彝上疏深自捴挹内外之任并非所堪但以坟柏在此郡欲暂结名义遂补彝宣城内史。在郡有惠政,为百姓所怀。
苏峻之乱也,彝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乃遣将军硃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彝寻出石硊。会朝廷遣将军司马流先据慈湖,为贼所破,遂长驱径进。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峻,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本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因进军攻彝。彝固守经年,势孤力屈。贼曰:“彝若降者,当待以优礼。”将士多劝彝伪降,更思后举。彝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城陷,为晃所害,年五十三。
注:①许、郭:许劭,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曾评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有劝燕王“筑台而师之”以招徕贤士之美谈 。②温峤:字泰真,亦作太真。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之许、郭方:比拟,比方
B.为周顗所重雅:交情,交往
C.庾亮每彝觅一佳吏部属:通“嘱”,叮嘱
D.以交至之祸纾:解除,排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与庾亮深交,雅周顗所重/因叙之,即迁吏部郎
B.及敦平,功封万宁县男/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纾交至之祸
C.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逐鸟雀/吾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
D.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夫见无礼其君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彝“志节不挠”的一组是
①虽箪瓢,处之晏如②彝以疾去职③彝上疏深自捴挹④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⑤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⑥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
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彝善于识才且爱才。在一次弃官离任途中结识了舆县县宰徐宁,认为他学识品行俱佳,便向好友庾亮积极推荐。
B.桓彝因才干突出得到朝廷信任并重用。曾协助明帝讨伐并荡平王敦;后改任宣城施行仁政,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C.桓彝积极征讨叛军。苏峻之乱时,他虽兵少力弱,但以国家利益为重,说服部下并亲自率军赴芜湖,打败了叛军。
D.桓彝忠于朝廷。在多数州郡派人与叛军通降、叛贼诱降、部下也劝他诈降情况下,他不为所动,最终被叛军***害。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帝 手 诏 曰 适 得 太 真 表 如 此 今 大 事 新 定 朝 廷 须 才 不 有 君 子 其 能 国 乎 方 今 外 务 差 轻 欲 停 此 事 彝 上 疏 深 自 捴 挹 内 外 之 任 并 非 所 堪 但 以 坟 柏 在 此 郡 欲 暂 结 名 义 遂 补 彝 宣 城 内 史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①      宣城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
②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出岫
A.乐琴书消忧B.木欣欣向荣
C.请息交绝游D.登东皋舒啸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交往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动情的话
C.农人告余以春及:到
D.将有事于西畴西畴:西边的田地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D.乐夫天命复奚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