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8分)小题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化经典阅读(8分) 小题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这段文字孟子指出战争的目的是 战争胜败的原因是 小题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关心的是 孟子倡导的是 |
答案
小题1:战争的目的是救民而不是占领土地;胜败的原因是得民心和失民心,而不是军备的强弱。 小题1:如何使自己的国家获利,孟子倡导的是先义后利(讲仁义) |
解析
小题1: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取与不取都是因为民悦与不悦。所以战争目的不是占领土地。原因关键点是民心。 小题1:仔细阅读原文,找出观点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先说仁义再说利。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宦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而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率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之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 战 而 东 敌 益 生 兵 至 王 孝 忠 战 死 前 后 皆 敌 垒 泽 下 令 曰 今 日 进 退 等 死 不 可 不 从 死 中 求 生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 千 级 金 人 大 败 退 却 数 十 余 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恐泽兵蹑其后放轻脚步 | B.诸将乞贷淬推卸(责任) | C.从赢卒十余人使……跟从 | D.惠卿辟为属通“避”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少需之惠卿闻之 | B.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 | C.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役夫僵仆于道 | 小题3:下列各句组,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3分)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②是行不生还矣 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⑥泽挥众直前与战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担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商议的大臣们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 B.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楼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 C.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敌大败金兵。 | D.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不久,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僵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
|
文言阅读与理解 (9分)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柳宗元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从大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东西皆水汇。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 南绝水,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姥山,皆独立不倚。北沈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积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众。东西九十尽,南北少半。东登入小穴,常有四尽,则廓然甚大。无穷,正黑。烛之,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临大野,飞鸟皆视其背。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可弈,故以云。其山多柽,多槠,多贯笞之竹,多橐①吾。其鸟,多秭归。 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尤多秭归。西有穴,类仙弈。入其穴,东出其西北,灵泉在东趾下,有麓环之。泉大类毂②雷鸣,西奔二十尽,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多石鲫,多儵③。 雷山,两崖皆东面,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云气,作雷雨,变见有光。祷用俎鱼、豆彘④、脩⑤形、糈⑥余、阴酒,虔则应。在立鱼南,其间多关山,无名而深。峨山在野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 注:①橐 tuó ② 毂gŭ ③儵tiáo: 鲦鱼 ④ 彘zhì ⑤ 脩xiū⑥糈xū:粮食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多秀石,可砚砚:当做宝砚 | B.皆独立不倚倚:依靠 | C.西有穴,类仙弈类:像 | D.虔则应应:应验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东流人于浔水善假于物也 | B.于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C.北出之,乃临大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雷水出焉且焉置土石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幅很好的导游图,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柳州治所为中心,按照方位有条理地描述了几个景区的景物,观察细致,记述真切。 | B.柳州的北部有一座双山,景色迷人,而且在那里有许多秀美的石头。 | C.州治所南面的山和水都非常奇特,比如说水,有泉水蓄积在低洼处,充满“坎”内,却不流出采。 | D.作者在描写石鱼山的时候说“其形如立鱼”,而且重点写了东边山脚下的灵泉。 |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尽,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勇者不必死节死:死亡 | B.虽万被戮被:遭受 | 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职责 | D.恨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考之行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惜其不成其可怪也欤 | C.然后是非乃定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圣益圣(圣明的) |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声非加疾也(洪亮) | D.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分) ⑵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看竹图》记 (清)朱彝尊 宁都魏叔子①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②为画《烟雨归耕图》。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③,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叔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 注释: ①魏叔子: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名模清初著名散文家。 ②戴苍: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 ③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 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予作记俾 :使,让。 | B.乃艺苇以代竹艺:种植 | C.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适:恰好 | D.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干:竹竿 |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选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则末乃直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乃艺苇以代竹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C.其后客游大同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幅画的题记。作者酷爱竹子,文章选取了几件事,写对竹的喜爱,也写了与魏叔子的友情和共同爱好。 | B.作者他讲学念书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竹子,自他种上了竹子后,规模不断壮大,以至于满山遍野都是竹子。 | C.作者从竹图联想到种竹,又从种竹联想到文章和做人之道。可谓意味深远。 | D.文章最后一句是作者直言不讳地向魏叔子提出忠告:“叔子你这样有才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不要只依靠已有的学识。”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3分) (2)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4分) 小题5:用“/”号给划虚线的句子句读。(3分) 文 章 之 为 道 亦 犹 种 竹 然 务 去 其 陈 根 疏 而 壅 之 其 生 也 柯 叶 必 异 然 则 叔子 毋 恃 其 已 学 者 而 可 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