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园史序(明)陈继儒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园史序 (明)陈继儒 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过辄寓目焉。已复再游,或花明草暗而园主无暇至;或园不及新而其人骨且腐矣;或转眼而售他姓;或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如水旱逃亡屋矣。即使榱桷维新,松菊如故,而拥是园者为酒肉伧父,使见者欲呕,掩鼻蒙面而不能须臾留也。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 吾友费无学,天下才子也。其先文宪公有晁采园,太仆公有甲秀园,君复自辟日涉园。君出入三园中,饶有湖山竹木之胜。而又性不耐苛碎,体不工献酬,摆簪裾,遁名誉,先别妻子,次辞亲友,尝为文以见志。其中畜建康朱琴、黄鲁直风字砚、苍玉斗各一,而三教之书聚焉。居恒著述甚富,前无古人。间以其暇,为韵人韵事,歌咏品题,漫兴而续书之,遂成一家《园史》。大抵言志类萧大圜,诫子类徐勉。逍遥磅礴,文采隽逸,能写其意中之味与方外之乐,即陆天随之《幽居》,罗景纶之《鹤林》,皆未始有也。 吾昔与王元美游弇州园,公执酒四顾,咏灵运诗云:“中有天地物,今为鄙夫有。”余戏问曰:“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公乐甚。今吾于《园史》亦云。 虽然,以无学之才品,当置之翰林一席地,而乃使如椽之笔,退而修《园史》以寄傲,亦足悲已。知我者稀,无学且秘之。苟非文士,宁许窥园,不得许轻窥《园史》。 小题1:园有“四难”“三易”,本文最强调其中的一点是 (2分) 小题2:“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的含义是 。(2分) 小题3:对《园史》这本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园史》记叙不同园林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 B.《园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韵人韵事以及歌咏品题等。 | C.《园史》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此书抒发情志,教育子女。 | D.《园史》风格逍遥磅礴,文采隽逸,别有情趣和意味。 | 小题4:“今吾于《园史》亦云”的具体意思是 (3分) 小题5: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3分) |
答案
小题1:主人不文易俗。 小题1:如果拥有园的人是酒肉伧父这样的粗鄙之人,是很遗憾的。还不如让这些园荒芜败亡,这样反而痛快一些,表现作者非常注重园主人的品行要求。 小题1:A 小题1:作者认为拥有园林不难,难得在于园的主人;有园的主人不难,难得是园的主人能写出像《园史》这样的书。 小题1:(3分)文章以散句为主,整散结合,句式富有变化,有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和感叹句等不同句式,写出了园林的情趣情调;语言清新流畅,注重遣词造句,用词典雅,如“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中的词语比较古朴,与园林的历史协调一致;引用谢灵运的诗和有关王维的典故等,显示一定的文化底蕴等。 |
解析
小题1:通过下文对园主人的介绍,对为文的推崇,可见三易强调的是最后一易。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恨不能翻译为痛恨,而是遗憾,亡译为败亡,快译为痛快。 小题1:对历史的思考错,而是抒发情志。 小题1: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可从这一句中整合答案。 小题1:鉴赏时要清晰有关语言的术语。如句式的整散结合,不同句式的混合使用,尤其是文还是白,是古朴还是显易,是灵动还是内蕴丰厚。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①,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慆慆(tāo):长久不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修德以厘之厘:矫正 | B.则总百官总:统领 |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陟:提拔 | D.构巧词以悦之构:图谋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自国初因旧制因人之力而敝之 | B.于焉以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C.相君其有思乎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D.则死下狱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抓住宰相待漏片刻时的思想活动,剖析灵魂,并运用对比手法,歌颂公忠体国的宰相,鞭挞祸国殃民的奸贼以及无所作为的庸人。 | B.作者认为,天不说话,而万物生长,收成良好,是因为四时五行在宣导阴阳之气。皇帝不说话,而百姓亲和、万国安宁,是因为三公六卿在施行教化。 | C.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在规劝执政的君主,要任用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宰相,切不可任用那些窃位拥权,谋私自利的人。 | D.本文重点在说理,在记情叙事方面,篇幅有限,着墨不多,但仍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的形象性,使之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 | 小题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3分) ⑵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出而过焉过:探望 | B.不以私吾后私:私爱,偏爱。 | C.余特戏曰特:特意,故意 | D.而士之行可一乡行:品行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记以示后之人士大夫之族 | B.视其居枵然其后用兵 | C.学博而才敏吾尝终日而思矣 | D.以彼之材以资政殿大学士行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蹇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蹇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①玄: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固辞疾笃辞:推辞。 | B.环堵之中堵:院子。 | C.月致羊酒致:送给。 | D.延问得失延:延请。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隐于壶山之阳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乃为英设坛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待以师傅之礼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蹇怪而问之拔剑撞而破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 B.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 C.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 D.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提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凡再变矣再:两次 | B.大母过余曰过:拜访,看望 | C.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 D.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庭中通南北为一 | B.东犬西吠 | C.乳二世 | D.吾家读书久不效 | 小题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 D.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⑵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原 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畜菜根以延冬春 | B.簸糠麸而食秕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招之去为禁兵 | D.国家罢兵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 | 小题2:以下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却不知爱惜民力,这是不可取的。 |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 D.作者指出并批判了高大健壮的人不种田而年老体弱的人辛苦劳作的不正常现象。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2)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