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赠御医何承云序(明)陈继儒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赠御医何承云序(明)陈继儒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御医何承云序
(明)陈继儒
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于腠理,智相等也。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絜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
余尝心慕乎承云何公之医也,公克以医世其家,家有藏书,咸禁方奇经,多秘弗传。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术益精良,而公之名目益显。于是起为景王御医,声驰吴楚间!未几南归,而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四方请学者,车塞道矣。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授即辄中。故上自缙坤先生,以及细民之家,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庚辰秋,余抱病三月,几与鬼邻,而复值母艰,内有哀痛迫肠,外有虚热攻体,时命大谬,谓当已耳。适余恍惚中若有以告公者,当是时,余未识公也。及公至,接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
然则公非直与将相等也,有特相不及公者三。将与相位尊骄倨,每倚富贵而羞贫贱,至疾苦不相闻;而公以药石惠及匹夫匹妇。其不及公者,一也。虚縻爵禄,执空文以罔主上,无所称塞;而公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德不望报,报不厚责。其不及公者,二也。将相不贤,或巧樱善类,阴螯豪杰,以快私意;而公于贤士大夫,保恤调护,毕其技能,有扶植上人之心焉。其不及公者,三也。是三者,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异日不肖者倘有进,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公借其术以医不肖之身,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
(选自《陈眉公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寿国,医寿人寿:使……长治久安
B.而复母艰值:看护
C.执空文以主上罔:欺骗
D.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广:推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乃医二者多兼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B.医者知微腠理寄蜉蝣天地
C.裁已意,核以古法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D.应手愈秦王与群臣相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何承云“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一组是
A.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B.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当是时,余未识公也
C.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投即辄中按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
D.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絮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4分)
(2)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4分)
(3)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行医,不过是一门技艺而已,现今却跟将、相比长短而争高下,难道不重要吗?
(2)所以从今而后从头到脚,能够给予生命的乐趣,哪个部位不是何公赐予的呢?
(3)我凭借其医术品行以医治天下人之心,也许可以此感谢何公啊。
解析

小题1:值:遇到。
小题1:A.则: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却”; B.于,介词,“在”;C.以,介词,“用”,连词,连接手段和目的,相当于“来”;D. 连词,表修饰。
小题1:A.两者颠倒。  B.“当是时,余未识公也”不表明“医术精湛”  D.”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 不表明“医术精湛”A.两者颠倒。  B.“当是时,余未识公也”不表明“医术精湛”  D.”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 不表明“医术精湛”
小题1:(1)“夫医一技耳”“絜短长”“ 共低昂”“ 得无”各1分。(2)“循顶至踵”“与 ”“孰”“所赐”各1分(3)“不肖”“ 庶几”“ 有以”“ 谢”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智者曾经说,不做相就做将,而医生则兼具二者的特点。相使国家长治久安,医生让人健康长寿,他们的初衷是一致的。相在变乱未发生时防之于未然,将在预设的作战方案中因势变动,医生通过肌理的细微变化推知病变的发生,他们的智力也是一样的。行医,不过是一门技艺而已,现今却跟将、相比长短而争高下,难道不重要吗?
我曾经心里仰慕何承云的医术,何公以医术世传其家,家有医学藏书,都是些医经禁方,很多密不可传。何公继承家业而研读这些医书,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动,以古代的方法加以检验,医术越加精良,而他的名声越加显扬。因为这个缘故,他被起用为景王府里的御医,驰名于吴楚之间!不久何公归故里,乡里生病而依赖他救治痊愈者,人满为患。各地来学医者,把道路都堵塞了。何公不问他们家境贫富还是来自远近,只要有求则允诺,只要来投靠则接纳。所以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之家,每次见到何公,必拱手敬礼,尊称仁人之类。
万历八年秋,我患病三个多月,差点病死,而同时遭遇母亲去世,内有丧母之痛煎熬,外有病患虚热缠身,当时命悬一线,以为只有死了。在我患病恍惚中有人把我的病情告诉了何公,在此时,我还不认识何公。等何公来了以后,按脉查病,洞察我的病情如烛火白日,投下药饵一试,随手药到病除。所以从今而后从头到脚,能够给予享受生命的乐趣,哪个部位不是何公赐予的呢?
然而,何公不止是与将相相等也,将、相不如何公的有三个方面。将和相地位尊贵傲慢,每每凭借自己富贵之势羞辱贫贱之家,对疾苦之人更无心过问;而何公以医药之术惠及到普通的百姓。这是他们不及何公的第一个方面。将相虚占爵位和俸禄,以空洞无用的虚文欺罔君主,做事不尽职;而何公对待别人如对待自己,医治病人如同医治自己的家人,施德不望回报,回报不求丰厚。这是他们不及何公的第二个方面。不贤的将相,或者设计陷害好人,或者偷偷算计豪杰,以达到私心,而何公对于贤士大夫,恤惜调护,竭尽其技能,大有扶植进人的仁心。这是他们不及何公的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何公可以施行于一乡,却不能把它施行与整个天下。他日如果我得到重用,则将效法他的做法而推广它,何公凭借其医术医治我的身体,我凭借其医术品行来医治天下人之心,也许可以此感谢何公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
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
[注]①中贵人:和下文的“中官”均指宦官。②牒:文书,证件。③神道碑:人物传纪的一种变体,通常在立于墓道前的石碑上记载死者生平事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换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词甚倨:傲慢
B.开封余人而不及吏按:审查
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禀告
D.韩琉与公之副:辅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范仲淹见识之蟹六跪二螯
B.会郭后废,范仲淹争填然鼓
C.公白执政,请吏付狱斧斤时入山林
D.必得吏止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
B.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
C.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
D.公性至孝/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
(2)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3)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罢,东归省母秩:俸禄。B.及辞,贽钱百万遗:遗留
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 害:忌妒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身爱:爱惜。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   )(3分)
①贽性忠荩  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能突出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赞赏,并结下深厚情谊。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坚持正道,毫不动摇,决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5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国当:主持
B.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B.②④⑥
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分)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B.有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南洛阳迫:逼迫
D.恂经明行,名重朝廷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恂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B.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可独享之乎尔无忘乃父之志
C.卿今吾行也吾社之行士先者
D.恂遣谷崇状闻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3分)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     备:戒备、小心
C.恒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   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3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3分)
(3)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