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与袁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馋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天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
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督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
(《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谭与袁尚有隙:隔阂
B.贼入孙氏,史不能执:抓捕
C.修为治中从事辟:征召
D.时人益以此为焉多:增多,增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原创)
A.孙氏惧,出贼B.太祖遂引军攻谭南皮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以勇气闻诸候
C.修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D.食禄,焉避其难
沛公言报项王                       爱子,择师而教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王修忠义之臣特点的一组是(   )
①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②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④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
⑤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 ⑥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修敢于依法惩治豪强,打击了高密孙氏的气焰,维护了社会秩序。
B.王修为人正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被控犯了死罪,王修却据理力争,使刘献免于一死。
C.王修虽然效忠于袁谭,却反对袁谭袁尚兄弟相拼,他规劝袁谭惩治奸佞,与袁尚修好,共同对敌。
D.王修听说严才造反,立即率领属下来到宫门保卫曹操,此举不为曹操理解,也遭到相国钟繇的批评。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 
(2)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
(3)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反贼刚起兵,孔融对左右说:“能冒着危险来救我的,只有王修!”
(2)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子儿女前来援救袁谭,他的妻子儿女却被反贼所***
(3)如果能为袁谭收尸,然后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的。
解析

小题1:多:推重,赞美
小题1:“修以统亡国之忠臣”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组两个“乃”都是“于是”的意思,B组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D组他的。
小题1:②表现王修的勇敢果断;③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表现王修的深明大义。⑤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表现王修的廉洁
小题1:“此举不为曹操理解”在文中没有根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发、左右、句意各一分(2)果、妻子、被动句式、句意各一分。(3)若、然后、所各一分。
译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年七岁丧母,他的母亲在祭祀土地神那天去世,第二年邻里祭祀土地神时,王修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十分悲痛,邻里听说后,为他中止了祭祀。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召王修为主簿,驻守高密。高密有个姓孙的,一向强横,他的门客屡次犯法。(王修驻守高密期间)有强盗掠夺百姓后逃到孙家藏匿,官吏没法抓捕。王修率领官民围住孙家搜捕强盗,姓孙的抗拒,官民害怕不敢靠近。王修命令官民:“谁敢不进攻就与姓孙的同罪。”姓孙的害怕了,就交出了强盗。从此豪强都慑服了。不久,郡中有人造反。王修听说孔融有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刚起兵,孔融对左右说:“能冒着危险来救我的,只有王修!”刚说完这话,王修就赶到了。
袁谭在青州,任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犯了事,按律当死,王修为他说话,使刘献免于一死。当时很多人因此而更加推重王修。袁绍任王修为即墨令,后来王修又担任袁谭的别驾。袁绍死后,袁谭、袁尚有矛盾。袁尚攻打袁谭,袁谭战败,王修率领官民前去营救袁谭,袁谭很高兴,说:“挽救我军的,是王修啊!”由于袁谭战败,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各个城池纷纷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背叛我,难道是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地处海边,却没有反叛,他一定会来援救你的。” 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子儿女前来援救袁谭,他的妻子儿女却被反贼所***,袁谭调管统任乐安太守。袁谭又想攻打袁尚,王修进谏:“兄弟间不停地相互攻击,这必然会导致败亡啊!”袁谭不高兴,但他明白王修的志节。后来他又问王修:“你有什么计算?”王修说:“兄弟好比左右手。(面临强大的外敌却)兄弟相斗,有如与人决斗前先斩去自己右手,反而说‘我一定能取胜’,像这样做可以吗?一个人,连兄弟之情都不顾,天下还有谁会亲近他呢!您手下有谗人,总挑拨你们兄弟的关系,是为了谋求他们自己的一时之利,希望您堵上耳朵不要听他们的。如果能***掉几个佞臣,兄弟重新和睦,你们就可以抵御四方,横行天下。”袁谭不听,于是和袁尚开战,袁谭向曹操求救。曹操帮助袁谭攻下冀州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曹操于是率领大军在南皮攻打袁谭。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粮,听说袁谭很危急,就带着属下士兵以及同僚数十人去救援。到了高密,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下马号哭:“没有了主公,我该咋办啊?”于是报请曹操,要为袁谭收尸。曹操想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就沉默不应。王修又说:“我受袁家的厚恩,如果能为袁谭收尸,然后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的。”曹操赞赏他的忠义,让他为袁谭收尸。(曹操)任用王修督运军粮,来到乐安。袁谭灭亡后,各个城池都归顺了曹操,只有管统据守乐安不肯归顺,(俘获管统后)曹操令王修取其首级,王修认为管统是亡国之君的忠臣,就为他松了绑,让他去晋见曹操,曹操很高兴,赦免了管统。
袁氏统治政策宽松,得势的官员敛财很多,曹操攻下邺城时,抄没了审配等人的财物数以万计。等到攻下南皮,察看王修家,谷物不到十斛,却有几百卷书。曹操感叹说:“王修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尊其为司空掾,领衔金中郎将,调任魏太守。后改任奉尚。后来严才反叛,带着几十个追随者攻打掖门。王修听闻有变,调集车马未到,就率领属下步行到了宫门。曹操在铜爵台望见了他们,说:“来的人一定是王修。” 相国钟繇对王修说:“按照旧例,京城有变故,九卿都各居其府。”王修曰:“我吃朝廷的傣禄,(朝廷有祸乱),我怎能躲避呢?九卿各居其府虽然是旧习,却不符合(忠臣)赴难之义。”不久,王修病死在任上。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9分)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
B.虽才笔之士,无以也加:超出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5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节选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 国 论(节选)  李帧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二国秦委:舍弃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B.夫韩、魏不能独秦当:抵挡始祸焉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向使:原先的使命革灭尽殆:将要
D.未可专以罪秦也罪秦:认为秦有罪族秦者秦也族秦:灭掉秦全族
小题2:下列四组句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杳不知其所B.因得以自于其间矣
以余观盖失强援,不能独
C.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D.未有能愈秦国也
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而四国休息
小题3:下面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
B.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D.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攻克秦国,反倒替秦做了许多事,因此,六国最终是自己削弱自己。
小题4:比较苏洵与苏辙、李帧的《六国论》,对三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三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记取历史教训。
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指韩、魏、楚说的,而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六国“厚韩亲魏”,做韩、魏的后援,“赂秦”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C.三篇《六国论》的作者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原因在于六国“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李帧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灭”。
D.苏辙认为六国应该“厚韩亲魏以摈秦”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李桢认为“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是应该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时代,他们都不可能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去看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
小题5:翻译(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分)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养 竹 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焉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见其本,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
C.居易惜尝经长者之手实迷途未远
D.然则竹之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将有事西畴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小题4:文言翻译(共7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草隶,善文属:写
B.文约稿赡:充足
C.引入閤计事潜:偷偷地
D.仍门下省事知: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3分)
(1)朕无西顾之忧矣
(2)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3)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4)博览经史,工草隶
(5)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6)废朝三日
A 、(1)(2)(5)    B、(2)(3)(6)     C(2)(3)(5)     D、(1)(4)(5)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刑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为汉高祖手下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
小题4:翻译(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3分)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4分)
(3)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
B.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也说:劝说
C.宫殿之中可以避世身全:保全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之曰难:诘难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3分)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5分)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