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郁悼(yù yáo):通“郁陶”,:忧思郁积。 ②丧:灵柩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与……相当 匹敌
B.当时流辈咸推之推:推崇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
D.以男女质钱质:抵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蕴***人之郁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吾与禹锡为执友人方为刀俎
C.胡忍见其若是其孰能讥之乎
D.名动于时不拘于时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或其才学的一组是(    )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
B.科举成功后,柳宗元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升任为监察御史。
C.柳宗元被贬往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心满怀抑郁的情绪。
D.柳州地方随意买卖男女的风俗很盛行,柳宗元上任刺史后马上革掉这种风俗。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3分)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⑴断句: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⑵翻译:①如果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 第二个“为” 1分 “是”1分 句意1分 )②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认为他很有义气。( “妻子”1分 “义”1分 句意1分 )
解析


小题1:C(用事:掌权用事)
小题1:B ( B都表判断    A、结构助词“的”/取独    C、代词,代指禹锡母子/加强语气 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     D介词“在”/“于”表示被动)
小题1:D  ( ②为官职履历 ③为遭贬境遇 )
小题1:D ( 不是随意,只是借债过期不还用男女来抵债 )
小题1:略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得无罪,反责吕震等。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乃不罪谦罪:惩罚B.白朕心白:表明
C.但免谦朝参但:因为D.事遂寝寝:搁置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3分)(   )
①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  ②谦不谙大体  ③遂免谦朝参  
④复言五事,词太激      ⑤帝以谦清直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
B.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
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
D.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不如归其太子归:使……回
B.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度:估计
C.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与:参与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咎: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黄歇为楚太子计曰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②吾其还也
C.①秦因遣黄歇 ②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
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在太子易服后为使者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常常称自己生病不见秦使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封给春申君江东,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
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四君子”,分别为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及楚国的
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削弱对方力量来辅助君王
掌握国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4分)
(2)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异:看重
B.除亢父令除:废除
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3)(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
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
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 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
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5分)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关内黜陟使,尚隐佐之,以最擢左台监察御史。于是,崔湜、郑愔典吏部选,附势幸,铨拟不平,至逆用三年员阙,材廉者轧不琏,俄而相踵知政事,尚隐与御吏李怀让显劾其罪,湜等皆斥击。睦州刺史冯昭秦性鹫刻,人惮其强,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有诏御史覆验,皆称病不肯往。尚隐曰:“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因请行,果推雪其冤。湜、愔复当路,乃出尚隐为伊朗令。湜等伏诛,玄宗知尚隐方严,由定州司马擢吏部员外郎,进御吏中丞。御史王旭招权,稍不制,仇家告其罪,尚隐穷治,具得奸赃,无假借,遂抵罪。进兵部侍郎。俄出为蒲州刺史。浮屠怀照者,自言母梦日入怀生己,镂石著验,闻人冯待微等助实其言。尚隐劾处妖妄,诏流怀照播州。再迁河南尹。尚隐性刚亮,话议皆披心示诚,处事分明,御下不苛密。尤详练故实,前后制令,诵记略无遗。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素觉,左迁桂州都督。帝遣使劳曰:“知卿忠公,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遣之。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代王丘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乾隐钱谷,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思问流死岭南。改尚隐太子詹事。不阅旬,进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以太子宾客卒,年七十五.谥曰贞。尚隐三入御史府,辄绳恶吏,不以残挚失名,所发当也,素议归重。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崔湜、郑愔典吏部选典:掌管。
B.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系:拘囚。
C.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引:带领。
D.辄绳恶吏绳:制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尚隐严于执法的一组是(3分)   ( )
①尚隐与御史李怀让显劾其罪 ②湜等伏诛 ③尚隐劾处妖妄
④论议皆披心示诚 ⑤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 ⑥不以残挚失名
A.①②⑤B.①③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尚隐颇有从政才能。他在做下卦县主簿时,受到州刺史姚珽赏识和器重,后来辅佐关内黜陟使侯令德,因政绩考核优等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B.李尚隐弹劾惩治不法者,不论其身份地位。他深入追究御史王旭的罪过,并依法治罪;他查明僧人怀照言行怪异荒诞,使怀照被流放到播州。
C.李尚隐性格刚正坦诚,而且熟知政令。他处理事情道理分明,对待下属不苛责小节;他对朝廷前后发布的制令,都能毫无遗漏地记住并背出来。
D.李尚隐凭着忠诚赢得了皇帝信任。李尚隐对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事先没有察觉,依法应该被贬谪,皇帝却让他升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                                           
(2)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革: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