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关内黜陟使,尚隐佐之,以最擢左台监察御史。于是,崔湜、郑愔典吏部选,附势幸,铨拟不平,至逆用三年员阙,材廉者轧不琏,俄而相踵知政事,尚隐与御吏李怀让显劾其罪,湜等皆斥击。睦州刺史冯昭秦性鹫刻,人惮其强,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有诏御史覆验,皆称病不肯往。尚隐曰:“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因请行,果推雪其冤。湜、愔复当路,乃出尚隐为伊朗令。湜等伏诛,玄宗知尚隐方严,由定州司马擢吏部员外郎,进御吏中丞。御史王旭招权,稍不制,仇家告其罪,尚隐穷治,具得奸赃,无假借,遂抵罪。进兵部侍郎。俄出为蒲州刺史。浮屠怀照者,自言母梦日入怀生己,镂石著验,闻人冯待微等助实其言。尚隐劾处妖妄,诏流怀照播州。再迁河南尹。尚隐性刚亮,话议皆披心示诚,处事分明,御下不苛密。尤详练故实,前后制令,诵记略无遗。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素觉,左迁桂州都督。帝遣使劳曰:“知卿忠公,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遣之。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代王丘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乾隐钱谷,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思问流死岭南。改尚隐太子詹事。不阅旬,进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以太子宾客卒,年七十五.谥曰贞。尚隐三入御史府,辄绳恶吏,不以残挚失名,所发当也,素议归重。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崔湜、郑愔典吏部选典:掌管。
B.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系:拘囚。
C.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引:带领。
D.辄绳恶吏绳:制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尚隐严于执法的一组是(3分)   ( )
①尚隐与御史李怀让显劾其罪 ②湜等伏诛 ③尚隐劾处妖妄
④论议皆披心示诚 ⑤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 ⑥不以残挚失名
A.①②⑤B.①③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尚隐颇有从政才能。他在做下卦县主簿时,受到州刺史姚珽赏识和器重,后来辅佐关内黜陟使侯令德,因政绩考核优等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B.李尚隐弹劾惩治不法者,不论其身份地位。他深入追究御史王旭的罪过,并依法治罪;他查明僧人怀照言行怪异荒诞,使怀照被流放到播州。
C.李尚隐性格刚正坦诚,而且熟知政令。他处理事情道理分明,对待下属不苛责小节;他对朝廷前后发布的制令,都能毫无遗漏地记住并背出来。
D.李尚隐凭着忠诚赢得了皇帝信任。李尚隐对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事先没有察觉,依法应该被贬谪,皇帝却让他升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                                           
(2)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等到李尚隐返回京城时,有人把金藏在袖中来送给他,李尚隐说:“我的本性不能改变,倒不是害怕别人知道啊。”(译出大意给2分)“还”“袖”“易”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他做官不曾因为过失而遭贬谪,只是由于弹劾指责宠臣以及犯小过而遭贬降,但又重新被任用。(译出大意给2分;“谪”“劾诋”“坐”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引”是“引进,推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②湜等伏诛是在李尚臆被贬出京城做伊阙令后,不是李尚隐执法的结果;④李尚隐议论政事都开诚布公,表明的是他性格刚正坦诚;⑥李尚隐没有因为残酷而败坏名声,表明的是他执法不残酷。
小题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皇帝却让他升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不正确。李尚隐因为对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事先没有察觉,被贬为桂州都督,皇帝认为按国法必须这样处置;李尚隐迁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是被贬以后的事。
小题1:参考译文:李尚隐,他的祖先出自赵郡,迁居改贯万年县。李尚隐二十岁时,考中明经科,两次调任为下邽县主薄,州刺史姚 赏识他的才能,很器重他。神龙年间,左台中丞侯令德任关内罢黜 使,李尚隐辅佐他,因政绩考核优等升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崔湜、郑愔主持吏部 选,依附权贵宠幸, 选注拟不能公正,以致预先任用了三年的官职空缺,有才能廉洁的的官员受到排挤不得进用,不久二人相继主特政事,李尚隐与御史李怀让公开揭露他们的罪状,崔湜等人都被驱逐而去。瞳州刺史冯昭泰性情凶狠,人们畏惧他的强暴,他曾诬陷桐庐县令李师旦等二百多家行妖蛊事并把他们拘捕,有诏令让御史台复核查证,御史们都称病不肯前往。李尚隐说:“善良的人正蒙受冤枉,不替他们查明真相,这能行吗?”就请求前往,果然查明昭雪了他们的冤案。崔湜、郑愔再次当权,就把李尚隐贬出任伊阙县令。等到崔湜等人被***,唐玄宗知道李尚隐正直严肃,把他从定州司马升任吏部员外郎。升任御史中丞。御史王旭弄权,很不守法,仇家告发了他的罪过,李尚隐深入追究,获得全部非法赃物,毫不宽容,最终依法治罪,升任兵部侍郎。不久出任蒲州刺史。僧人怀照,自称是他母亲梦到太阳进入怀中生下他,刻石显灵,名人冯待征等人为帮助证实他所说的话。李尚隐查实定罪为怪诞,下诏把怀照流放到播州。李尚隐二次迁任河南尹。李尚隐性格刚正坦诚,议论政事都开诚布公,处理事情道理分明,管理下属不苛刻琐细。特别熟悉旧制,朝廷前后发布的制令,记诵没有一点遗漏。妖贼刘定高夜间侵犯通洛门,李尚隐因事先没有察觉而获罪,降任桂州都督。皇帝派使者前来慰劳他说:“知道你忠于公事,但国法必须这样处置。”于是赐给李尚隐杂彩一百匹。迁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等到李尚隐返回京城时,有人把金藏在袖中来送给他,李尚隐说:“我的本性不能改变,倒不是害怕别人知道啊。”李尚隐接替王丘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引荐的属吏许多是小人,暗中侵吞钱粮,李尚隐查明他们的违法之事,查获赃物累计数目巨大,陈思问呗流放死在岭南。朝廷改任李尚隐为太子詹事。没过十天,升任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李尚隐在太子宾客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李尚隐三次进入御史台任职,总能惩治不法官吏,没有因为残酷而败坏名声,这是因为他所揭发的正确,舆论都推崇他。他做官不曾因为过失而遭贬谪,只是由于弹劾指责宠臣以及犯小小过而遭贬降,但又重新被任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革: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母者,籍曰:“嘻!***父乃可,至***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父禽兽之类也***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 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乡亲共喻之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屏,隐退
C.临诣府,使取之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自以不能测②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①坐者怪其失言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籍留与决赌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D.①乃见青眼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阮籍虽口不臧否人物,但对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常以白眼相对,因此遭人忌恨,司马昭常常保护他。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籍 曰 禽 兽 知 母 而 不 知 父 *** 父 禽 兽 之 类 也 *** 母 禽 兽 之 不 若 众 乃 悦 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4分)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  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  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超:越级,破格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5分)
译文: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①,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⑥,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注:①虎圈:养虎的牢槛。②口辩:能言善辩。③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④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⑤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⑥见谢:见帝而谢罪。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徙:迁徙,贬职
B.因前言便宜事便宜:廉价
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当:判决
D.卒见谢,景帝不过不过:不原谅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    )
①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他认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
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C.在处理“惊舆马”和“盗玉环”两件事时,开始文帝认为张释之处罚过轻。经张释之的坚持,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D.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后来景帝当了皇帝,张释之因恐惧而生了疾病,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
译文:                                                                   
                                                                        
②、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上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上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乃召绰问,具以状对。上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辨,应对如流。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上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伯。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已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上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己。绰常谓为国之道,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北史·苏绰传》)
小题1:对下面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著作佐郎 寻:不久
B.博求贤俊,共政道 弘:改变
C.而无言焉 间:嫌怨
D.上乃起,整衣坐 危:端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官岁余,未见知                     谁与卿为此议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
A.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也相同。
B.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不同。
C.两个“见”不同,两个“与”相同。
D.两个“见”不同,两个“与”也不同。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B.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C.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D.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小题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的推荐。开始,他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后来因为许多官员找他解决疑难问题,才逐渐引起皇帝的注意。
B.苏绰非常有才学,尤其对于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随皇帝去昆明池的时候,苏绰详细陈述了帝王安帮定国的根本道理,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C.大统三年齐兵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得到了周文帝的认同,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苏绰为人俭朴,不经营私人田产,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广泛寻求优秀人才,周文帝也是诚心诚意地委任他,有些事情,甚至可以不经皇帝,由他作主安排实行。
小题5: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 上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分)
③ 绰常谓为国之道,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