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輀还乡。
(《新唐书·来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迁通事舍人迁:调动官职,这里指升官。
B.遗之衣遗:遗留
C.副四海之望副:相称,符合。
D.蒙被百姓被:惠及。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能直接表现来济正直耿介的一组是(   )(3分)
①善议论,晓畅时务 ②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 ③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  ④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 ⑤省徭役,驭下之宜也   ⑥遂不介胄而驰贼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济,名门之后,幼时遭家庭变故,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从小立志学习,擅长议论,通晓时务,仕途升迁,官运亨通。在处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最终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B.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为后。在当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们两人据理力争,认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C.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D.来济因为褚遂良事件被一贬再贬,后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身陷敌手,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5分)
译文:                                           
(2) 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的时候,全家人都因此而获死罪,只有来济因为年龄小而得以幸免。
(2)太子承乾事发败露后,太宗询问众人该如何惩治他,没有人敢应对。
解析

小题1: (遗,赠送,送给)
小题1:(句①是讲他擅长议论,通晓实务,不合要求;句③是讲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升了他的官职,不合要求,句⑥是讲他勇于牺牲的精神)
小题1:(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以史强谏,以图阻止高宗的行为,而B项却说“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显然不合文意。)
小题1:略
附录:文言文选段参考译文: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父亲来护儿,在隋朝任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难,全家被害,来济年幼得以幸免。辗转流离,而专心做文章,善於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皇帝采纳了。授任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开始设置太子司议郎,精心挑选担任此职的人,而使来济担任,兼任崇贤馆直学士。
皇帝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劝谏说:“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立姒氏,《关雎》颂扬,恩泽施於百姓,其福就像那样;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希望陛下详察。”当初,武氏受宠,皇帝专门为她起名号称“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武氏已立为皇后,来济心中不安。皇后更是谎说来济等忠诚鲠直,恐怕对先前的论奏,会怀有不安的心情,请求加以赏赐宽慰,而实际上怀恨他们。皇帝示意来济和韩瑗皇后的意思,来济等人更加恐惧。
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显庆二年,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因褚遂良事件受牵连获罪,贬任台州刺史。很长时间后,迁任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於是不披甲戴盔而冲入贼中,战死,终年五十三岁。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慰:抚慰
小题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答: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答: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19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国家储藏金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俾 :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将军。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奸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按:巡查B.道次见丛荆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执:抓捕D.怨隙日构构:形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3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阅读提示:此文选自《离***》,诗人自述身世,说自己美德、才能和品性,又借香草来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④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抚壮而弃秽兮抚: 抚养儿女
来吾道夫先路先路:做前驱带路
B.皇览揆余初度兮揆:估量
肇锡余以嘉名嘉:美好
C.日月忽其不淹兮淹:久留
汩余若将不及兮汩:时间过得很快
D.扈江离与辟芷兮扈:披
纫秋兰以为佩        纫:连结
小题2:阅读第一段,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他的出生怎样?表达了他怎样的志向?(3分)
答:                                                                       
                                                                                      
小题3:阅读第二段中的①②节,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3分)
答:                                                                       
                                                                          
小题4:阅读第二段③④节,内容有何深刻含意?在行文上有何作用?(3分)
答:                                                                      
                                                                          
小题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小题4分)
(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译文:                                                                  
(2)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圣 人 以 治 天 下 为 事 者 也 必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焉(意同“乃”) 能 治 之不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则 不 能 治。(《墨子·兼爱上》)
给这段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