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论语选读·君子之风》“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

甲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论语选读·君子之风》“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小题1:⑴“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1分)
⑵请简要说明“道”“德”“仁”“艺”四者的关系。(3分)
小题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游于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1)“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任1处均可)
(2)
①四者可分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道”、“德”、“仁”是第一位的追求,相对于前三者,“艺”是末事。
②“仁”的具体表现即“德”, “道”、“德”、“仁”三者一义。
③“艺”是实现“道”、“德”、“仁”的具体手段
(答对两点理由即可)
小题1: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窦娥冤》 与元杂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B.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等。
C.《 滚绣球》 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D.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9 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左右皆靡靡:退却
B.且相如素贱人素:本来
C.相如引车避匿匿:逃走
D.顾吾念之顾:不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徒慕君之高义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臣等不肖,请辞去夫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2 分)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
夏,乃复事西南夷。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道必更匈奴中               更:经过
B .唯王使人道送我             唯:只要
C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竟:始终
D .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具:详尽
10 .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张骞“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①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②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③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
④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⑤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C .②③⑤
11 .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l)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2)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玩闹。行酒令时探春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探春不见了,后被发现醉卧在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
B.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并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绞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让她穿着带进棺材。当夜晴雯死去。
C.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等人决定让宝玉娶宝钗来冲喜。袭人怕这会伤了三个人,凤姐献调包计。宝玉听说要娶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娶亲之夜,看到喜娘是雪雁,十分高兴。洞房时才得知新娘竟是宝钗,竞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D.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将其交给王夫人,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最后在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互赠的私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 l )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 2 )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